日本唯有正视历史,反省历史,才能与亚洲各国真正和解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09:08 3

摘要:8月24日,日本共同社的一则报道引发国际关注:日本政府正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和亚洲各国不要参加中国将于9月3日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日方声称中国的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舆论哗然,在26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

#头条聊热点##中方回应日本呼吁各国不参加九三阅兵##东莞头条#

8月24日,日本共同社的一则报道引发国际关注:日本政府正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和亚洲各国不要参加中国将于9月3日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日方声称中国的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舆论哗然,在26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已注意到上述消息,并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日方澄清。历史的真相从不会因刻意回避而消失。当多国领导人准备出席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日本政府却悄然展开一场外交游说,试图说服各国拒绝参加。这种行径,宛如对历史的二次背叛。

日本政府此次行动并非临时起意,有消息人士透露,日本通过驻外大使馆等多种渠道,向各国传递所谓“谨慎考虑”参加中国纪念活动的建议。日方声称中国的活动可能会导致“中国主导的历史认识”在国际社会传播。这种表述背后,是日本长期以来试图淡化其侵略历史的一贯做法。事实上,这不是日本第一次试图影响他国对历史的认知。多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通过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方式,系统性地重塑历史叙事。

面对日本的外交游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作出了明确响应:“中国政府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发言人特别强调:“任何正直坦荡面对历史、切实汲取历史教训、真正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国家,都不会对此心怀疑虑甚至提出异议。”这段话直指问题核心——只有心怀鬼胎者,才会害怕历史真相。中方一针见血地指出,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日本战后重返国际社会的重要前提,是日本同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政治基础。

尽管日本大力游说,但国际社会的反应却令东京当局失望。多个国家明确表示将参加纪念活动,其中包括俄罗斯、塞尔维亚、柬埔寨、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值得注意的是,东盟绝大多数国家领导人都预计将出席活动。这些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日本侵略,与中国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即使是日本试图重点游说的欧洲国家,也大多对日本的呼吁持保留态度。许多欧洲国家认为,正视历史才是实现真正和解的基础。

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有其深层次原因,二战结束后,日本右翼政治势力未被彻底清算,导致日本政坛一直存在否认侵略历史的逆流。日本长期推行历史修正主义,美化侵略历史,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受害国人民的感情,也毒化了日本自身的社会环境。更令人忧虑的是,日本近年来不断扩充军备,试图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这种动向与其拒绝反省历史的态度相结合,引发了周边国家的高度警惕。

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对待历史的态度获得了世界的认可,德国总理勃兰特曾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惊世一跪,表示对战争罪行的忏悔。德国通过教育、立法等多种方式,确保国民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历史真相。这种真诚反省的态度,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任,也为德国与欧洲各国的和解奠定了基础。反观日本,却始终拒绝真正面对历史。这种态度不仅阻碍了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也使日本难以在国际社会中获得真正的尊重。

历史是一面镜子,既能照亮过去,也能折射未来。日本如果继续拒绝正视历史,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三重困境:国际信任赤字将日益加深。一个拒绝承认历史错误的国家,难以赢得其他国家的真正信任与尊重。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将持续紧张,本质上历史问题是日本与中韩等东亚国家关系中的核心障碍,如不能妥善解决,将持续影响地区合作与稳定。日本年轻一代将无法正确理解历史,历史教育的缺失和扭曲,将使日本年轻人难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

八十年前,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一起,战胜了野蛮与侵略,捍卫了人类的尊严与和平。八十年后,当各国领导人将齐聚北京,铭记这一历史时刻之际,日本政府却选择了外交游说与历史回避。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刻意回避而消失。日本想利用意识形态影响他国对待历史的态度,最终是徒劳的.只有真诚面对历史的国家,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来源:务本堂杂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