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乌军第12亚速突击旅第2营遭受重创,此前对库切里亚尔形成的包围威胁被彻底粉碎,这座被争夺多日的重要村镇,终于迎来“危险解除”的消息。 时间拉回两周前,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北部的军事行动率先撕开突破口,并且将优势牢牢攥在手中——金井村、鲁比日内、库切里亚
俄乌战场的多布罗皮利亚方向,近两周的拉锯战终于迎来关键转折点——随着俄军苏-34战机投下的12枚FAB系列巨型航弹在林区轰然爆炸;
乌军第12亚速突击旅第2营遭受重创,此前对库切里亚尔形成的包围威胁被彻底粉碎,这座被争夺多日的重要村镇,终于迎来“危险解除”的消息。 时间拉回两周前,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北部的军事行动率先撕开突破口,并且将优势牢牢攥在手中——金井村、鲁比日内、库切里亚尔等关键村镇要塞,以及贯穿该区域的T-0514战略公路,尽数被俄军控制。这一进展直接戳中乌军痛点,要知道T-0514公路是连接多个战略节点的“生命线”,一旦失守,后续补给和兵力调动都会陷入被动。 为了夺回失地,乌克兰军方做出了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决定:不顾康斯坦丁诺夫卡(顿河君士坦丁诺夫卡)的防御缺口;将战斗力较强的第12亚速独立突击旅大部调往多布罗皮利亚方向,与驻守当地的俄军第132旅展开“死亡对攻”。从兵力调动就能看出,乌军对这片区域的重视程度——毕竟一旦让俄军站稳脚跟,后续反攻只会更难。 最初,第12亚速突击旅确实没让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失望,在尼卡诺里夫卡-维尔尼一线的反攻中打出了“开门红”。
其中,该旅下辖的第2营表现尤为突出:他们从汉尼夫卡东部边缘(坐标48.466944,37.174722)出发,朝着维尔纽斯村方向迂回,目标直指俄军132旅的守军;随后沿着一条宽约800米的狭长地带发起冲锋,凭借灵活的战术,在8月22日成功推进至维尔纽斯村东侧的森林地带(坐标48.4707,37.24155),为后续进攻打下基础。 紧接着,乌军第2营趁势追击,沿着已开辟的路线又推进了约4公里。这一步推进极具威胁性——他们距离库切里亚尔越来越近,甚至对守卫这座村镇的俄军132旅部队形成了“分割包围”的态势。一旦包围圈成型,被困俄军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库切里亚尔也会随之易手。 危急时刻,俄军132旅防御部队果断请求空中火力支援,而俄空军的响应速度也没让人失望——多架苏-34前线战术轰炸机迅速升空,直奔乌军隐藏的林区。此次俄军投入的武器堪称“地面人员克星”:FAB系列巨型航空炸弹,既有500公斤级的常规型号,也有1500公斤级的重型型号,这种炸弹的杀伤范围和破坏力,足以对密集隐藏在树林里的乌军造成毁灭性打击。 根据俄军后续公布的战报,此次轰炸的精准度和效果都远超预期:俄空军共投放12枚FAB航弹,其中11枚精准命中目标;更关键的是,除了常规航弹,俄军还使用了空爆反步兵集束弹药——这种弹药在空中引爆后,会释放出大量子弹药,对开阔或隐蔽在树林里的人员杀伤效果极强。 前线俄军士兵在接受反馈时直言,“阻断轰炸效果显著”,而俄侦察无人机传回的画面更是直接印证了这一点:原本隐藏着乌军第2营的树林地带,经过轰炸后一片狼藉,亚速营武装分子“几乎被杀光”。
最直观的证据是,从8月22日晚轰炸结束到后续观察期内,乌军第12亚速旅的部队再也没能在这条林带向东推进哪怕一步——这意味着他们已失去继续进攻的能力,库切里亚尔面临的“包围危机”彻底解除。 不过,多布罗皮利亚方向的战斗并未就此停歇。对比8月12日俄军首次在此地实现突破时的控制范围,如今俄军的掌控区域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持续扩大。更致命的是,由于T-0514战略公路被俄军牢牢把控,乌军从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向康斯坦丁诺夫卡、顿涅茨克北部双子城(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输送补给的线路被完全切断。 补给线的断裂,已经开始影响乌军的后续部署——近期俄军已开始对斯拉维扬斯克发起火力打击,这座城市的防御压力骤增。按照乌军此前“哪里危急调哪里”的部署逻辑,刚刚在多布罗皮利亚方向遭受重创的第12亚速突击旅,很可能又要被紧急调往斯拉维扬斯克“救火”。但问题在于,经过此次林区轰炸,该旅战斗力已大幅受损,即便赶赴新战场,能否起到“救火”作用,恐怕还要打个问号。
从这场库切里亚尔解围战能看出,现代战争中“空地协同”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俄军在地面陷入被动时,空中火力及时介入,直接扭转战局;而乌军则暴露了“重进攻、轻防护”的问题,将大量兵力集中隐藏在林区,却没能做好反空袭准备,最终付出惨痛代价。后续随着俄军对补给线的持续封锁,多布罗皮利亚及周边区域的战局,或许会朝着对俄军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来源:萌牛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