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市公安局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目前已经出现的新型案件有:外聘老师以提供实习工作为由,让学生给诈骗团伙提供通讯帮助;打着“零经验、免培训”幌子招聘“兼职”,实则利用求职者身份信息,进行电信诈骗……
上海多名职业学校在读学生,为何会被外聘老师带去酒店房间,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上海市公安局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目前已经出现的新型案件有:外聘老师以提供实习工作为由,让学生给诈骗团伙提供通讯帮助;打着“零经验、免培训”幌子招聘“兼职”,实则利用求职者身份信息,进行电信诈骗……
记者注意到,同为年轻人,在面对犯罪团伙蓄意设置的“电信网络诈骗帮凶”陷阱时,有人高度警惕、立即报警,有人却被威逼利诱、最终参与违法,追悔莫及……上海警方今天披露的这两起颇具对比性的案件,给很多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敲响警钟!
职校在读学生,成外聘老师赚钱“棋子”
今年5月下旬,虹口警方在侦办一起电信诈骗案时发现,被害人接到的电话,实名注册在上海一名职业学校在读学生小徐名下。
该手机号在案发前后时段内,向全国各地拨打了数十通电话。并且,小徐名下此前已连续注册激活多个手机号码,其中数个号码还因涉诈被封号。
警方怀疑,小徐涉嫌参与了“手机口”引流。虹口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江剑锋介绍:“所谓‘手机口’引流,就是使用一部手机通过网络聊天软件与境外电信诈骗团伙连线并打开免提,再使用另一部新注册号码的手机拨打被害人的电话,同时也打开免提,让境外电诈团伙和被害人隔空通话。”
警方调查发现,案发当天,小徐和其他几名同学被男子王某、女子周某带到学校附近的一家酒店房间内。
而王某,竟是他们学校的外聘老师!他名下注册了一家空壳传媒公司,用公司名义批量采购电话卡后,再以“校外实习”为名诱骗学生进行“手机口”引流。
6月初,警方将王某、周某及小徐等15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到案后,犯罪嫌疑人王某交代,其通过网络聊天软件与境外诈骗团伙联络,按每小时1000元收取劳务费,截至案发已获利2万多元。
其间,王某不断诱骗、压榨学生,把他们也拖入违法犯罪的泥潭。
江剑锋说,小徐等学生听到电话中出现“抖音客服”等说辞时,就已经明白是电信诈骗,但却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和报警。“王某一方面以校外实习成绩相威胁,另一方面又以每小时100元的好处费加以利诱,最终迫使徐某等人成为了他的‘棋子’。”
警方查证,通过该团伙造成的电信诈骗金额高达100多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其余1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虹口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求职者个人账户,沦为电诈“洗钱”工具
另一起案件中,同为年轻人的小陈就机警很多!
今年4月,他根据网络推广信息去应聘一个每天200元的“兼职”时发现,工作人员以匹配职位、发放工资等种种理由,要求他提供个人信息。他转身就报了警:“他们说希望手持身份证和扫脸认证,他是希望我们下载应用商店没有的软件……”
接报后,闵行警方发现,辖区有多起涉及“兼职”的举报线索都指向同一公司,且一起在侦的电信诈骗案中涉案账户的开户人也曾在该公司“兼职”过一天。
民警发现,该公司每天有大量求职者进出,而所谓的“兼职”,仅需配合通过“刷脸”完成某些软件注册,即可获得报酬。
闵行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张晓帆介绍,4月以来,该诈骗团伙在网上发布“App推广”等所谓“兼职”信息,在获取求职者身份信息后,就去注册各类金融软件账户,把他们的个人账户捏在手里变成“洗钱”工具。
“该团伙将获取的账户绑定境外‘洗钱’平台,用于转移、清洗赌博、诈骗等违法犯罪所得,并抽取2%作为获利。该团伙还将求职者实名注册的大量社交账号,以每个40至50元的价格卖给上游的‘引流’团伙,用于发布涉诈信息。”张晓帆说。
7月24日,警方展开收网行动。目前,该团伙中4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已被闵行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来源:都市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