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添新选择,但谁能真正获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6 21:22 2

摘要:在所有肺癌类型中,有一种被称为“癌王”的存在,它就是小细胞肺癌(SCLC) 。它的特点是侵袭性强、进展迅速,多数患者在确诊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就是所谓的“广泛期”(ES-SCLC) 。面对这样凶险的敌人,医生和患者们手中的“武器”一直都非常

在所有肺癌类型中,有一种被称为“癌王”的存在,它就是小细胞肺癌(SCLC) 。它的特点是侵袭性强、进展迅速,多数患者在确诊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就是所谓的“广泛期”(ES-SCLC) 。面对这样凶险的敌人,医生和患者们手中的“武器”一直都非常有限。

几十年来,含铂化疗(铂类-依托泊苷)一直是SCLC一线治疗的基石 。近年来,免疫疗法的加入,如阿替利珠单抗或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为一线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尽管初始治疗效果可能不错,但大多数患者最终还是会面临癌症复发或进展的困境。

当第一道防线被突破,我们该怎么办?后续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关键指标——“无化疗间期”(Chemotherapy-Free Interval, CFI) 。简单来说,就是一线化疗结束后,癌症“消停”了多长时间。如果这个时间超过90天(即铂敏感复发),医生可能会考虑再次使用铂类化疗 。但如果短于90天(即铂耐药复发),选择就变得非常有限,可能只有托泊替康或联合化疗等毒副作用较大的方案 。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款名为卢比克替定(Lurbinectedin)的新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为二线及后线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2020年,它获得了美国FDA的加速批准,用于治疗铂类化疗后进展的广泛期SCLC患者 。

但临床试验中的“理想数据”和真实世界中的“复杂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差距。临床试验为了确保结果的纯粹性,会筛选掉很多身体状况不佳或存在特定并发症的患者 。但在现实中,医生面对的是各种各样、情况复杂的真实患者。那么,卢比克替定在“真实世界”里的表现究竟如何?它真的能成为SCLC患者的新希望吗?

最近,发表在《欧洲癌症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上的一项研究,就为我们揭示了答案 。这项研究联合了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EMC)和意大利帕多瓦威尼托肿瘤研究所(IOV)两家国际医疗中心,收集了238名SCLC患者在同情用药(compassionate use)计划中使用卢比克替定的真实数据 。这不仅仅是一份冷冰冰的数据报告,更是一份关乎238个家庭希望与挣扎的真实记录。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项研究的意义,让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案例。

65岁的老王(化名)是一位有着40年烟龄的老烟民。一年前,持续的咳嗽和胸痛让他走进了医院,最终确诊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但他和家人没有放弃。他积极接受了标准的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起初效果很好,肿瘤明显缩小,老王的症状也大大缓解。

然而,美好的时光只持续了8个月。复查的CT显示,他肺部的肿瘤再次增大,并且肝脏也出现了新的转移灶。这意味着,一线治疗失败了。更棘手的是,他的无化疗间期(CFI)超过了90天,属于“铂敏感”复发,理论上可以再次挑战铂类化疗,但他身体对上次化疗的反应比较大,出现了严重的疲劳和骨髓抑制,医生和他本人都对再次使用高强度化疗心存顾虑。

就在这时,医生向他介绍了卢比克替定这个新选择。它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化疗的药物,作用机制独特。在了解了可能的疗效和副作用后,老王决定试一试。他成为了万千接受二线、三线治疗的SCLC患者中的一员,他的经历,也正是这次国际研究想要观察和回答的问题。

这项研究纳入的238名患者,可以说是SCLC后线治疗中最具代表性也最棘手的一批人 。他们中位年龄65岁 ,大多数都接受过多线治疗,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2线 。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是将卢比克替定作为二线治疗,45%的患者作为三线治疗,甚至有18%的患者是在经历了更多次治疗失败后才使用 。

更重要的是,这群患者的整体状况并不“理想”:

耐药性强:高达84%的患者,其CFI短于90天,属于“铂耐药”复发,这意味着他们的肿瘤非常顽固 。身体状况差:近四分之一(23.5%)的患者在开始治疗时,ECOG体力状况(PS)评分大于等于2,这意味着他们身体虚弱,甚至需要卧床 。病情复杂:超过五分之一(22%)的患者存在脑转移,45.8%的患者有肝转移。

这些,都是临床试验中常常被“排除在外”的患者 。那么,卢比克替定在他们身上的效果如何呢?

研究给出了客观的数据:

客观缓解率(ORR):在所有患者中,有23.1%的人肿瘤出现了客观上的缩小 。这意味着,对于近四分之一的患者来说,这个药物起效了。疾病控制率(DCR):45.5%的患者实现了疾病控制(即肿瘤缩小或保持稳定) 。对于这些身经百战的晚期患者而言,能让飞速进展的癌症“停下脚步”,本身就是一种胜利。生存期数据: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2.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5.4个月 。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2.2个月、5.4个月,这些数字听起来似乎并不长。但请记住,我们谈论的是一群经过多线治疗、身体状况不佳、甚至对化疗已经耐药的SCLC患者。对于他们而言,任何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治疗,都是在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这项研究最有价值的部分,并不仅仅是给出了一个平均疗效,而是通过深入分析,找到了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这为医生和患者在做决策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参考。

1. 无化疗间期(CFI)是“黄金指标”

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CFI的长短与卢比克替定的疗效显著相关 。

对于CFI大于等于90天的“铂敏感”患者,他们的中位PFS为3.1个月,中位OS为6.8个月 。而对于CFI小于90天的“铂耐药”患者,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8个月和4.5个月 。

这个差异是巨大的,并且在统计学上非常显著(p

如果患者对一线含铂化疗的响应时间越长,那么他们在后续使用卢比克替定时,获得更好疗效的可能性也越大

2.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患者开始治疗时的身体状况(ECOG PS评分)是另一个决定性因素。研究发现,PS评分大于等于2的患者(即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或卧床),其总生存期显著更差 。这再次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好的身体状态是抵抗癌症、耐受治疗的基础。

3. 警惕脑和肝转移

研究还发现,存在脑转移或肝转移的患者,预后也相对更差 。脑转移影响PFS和OS,而肝转移主要影响OS 。这提示医生,在面对这类患者时,需要更谨慎地评估治疗的风险与收益。

谈疗效必须谈毒性。任何抗癌治疗都是一把“双刃剑”。好消息是,卢比克替定的整体安全性是可控的 。

大约92%的患者出现了不良事件,但大多数是轻中度的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疲劳(46%)、贫血(38%)和中性粒细胞减少(35%) 。这些都是抗肿瘤治疗中相对常见的副作用。严重(3-4级)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其中最主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22%)。中性粒细胞是抵抗感染的主力军,它的减少会增加感染风险。但值得庆幸的是,真正因此发生严重感染(即“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比例非常低,只有2% 。更重要的是,研究中没有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 。

与传统的二线化疗药物(如托泊替康)相比,卢比克替定在提供相似疗效的同时,可能拥有更好的安全性 。这对于身体已经比较虚弱的后线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这项研究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亮点,就是它对比了荷兰和意大利两个中心在用药和支持治疗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初始剂量的选择:意大利医生更倾向于在治疗开始时就使用一个较低的剂量(65%的患者初始减量),而荷兰医生几乎全部使用标准剂量(98%全剂量) 。这可能与意大利患者群体中脑转移比例更高(41% vs 19%)、医生出于对毒性的担忧而做出的保守选择有关 。升白针(G-CSF)的使用:在意大利,几乎所有患者(97%)都预防性地使用了G-CSF来提升白细胞,而在荷兰,这个比例是0% 。尽管如此,荷兰队列虽然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更高,但严重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依然很低(2%) 。这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否所有患者都需要常规预防性使用G-CSF?或许可以为部分患者省去这一针 。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意大利患者更普遍地使用PICC或输液港等中心静脉通路(85% vs 11%) 。这可能与荷兰队列中观察到的更高发生率的静脉炎(血管刺激)有关 。这提示我们,对于需要长期输注卢比克替定这类药物的患者,使用中心静脉通路或许能更好地保护血管,提升治疗的舒适度 。

这些“接地气”的差异,恰恰是真实世界研究的魅力所在。它告诉我们,医学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充满了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智慧。

综合这项覆盖238名SCLC患者的国际真实世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几个清晰的结论和建议:

卢比克替定是一个真实、有效的选择:对于经历了一线含铂治疗失败的广泛期SCLC患者,卢比克替定提供了一种安全性和疗效相对平衡的治疗选择 。它虽然不是“神药”,但能为近半数的患者带来疾病控制,为近四分之一的患者带来肿瘤缩小 。“铂敏感”患者获益更大:如果患者对一线化疗的有效时间(CFI)超过90天,那么他/她从卢比克替定中获益的可能性和程度都会显著更高 。这是与医生沟通治疗方案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信息。谨慎评估高风险人群:对于开始治疗时身体状况就比较差(ECOG PS≥2),或者存在脑、肝转移的患者,卢比克替定的疗效可能会打折扣,预后也更差 。在这些情况下,更需要与医生深入探讨,权衡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关注副作用管理:疲劳和血象下降是卢比克替定最常见的副作用 。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并与医生沟通如何通过支持治疗(如升白针、输血等)和生活方式调整来管理这些副作用,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之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正如这项研究展示的,医学界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从临床试验到真实世界,每一步数据的积累,每一次经验的总结,都在为像老王一样的患者点亮前行的道路。卢比克替定的出现,以及更多新药(如tarlatamab)的获批 ,正在不断丰富我们的“武器库”。

对于患者和家属而言,了解这些前沿信息,理解真实世界中的疗效和风险,不是为了盲目乐观,而是为了在面对抉择时,能更加理性、从容地与医生并肩作战,做出最明智的决策。因为在这场与“癌王”的战斗中,知识和信心,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武器。#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参考资料:Scattolin D, Dingemans AC, Maso AD, Guarneri V, Aerts JGJV, Pasello G, Dumoulin DW. Outcome and safety of lurbinectedin as compassionate use in extensive 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multicentric international cohort. Eur J Cancer. 2025 Aug 26;226:115595. doi: 10.1016/j.ejca.2025.115595. Epub 2025 Jul 3. PMID: 40618675.

来源:康讯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