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几何时,小龙虾是夜宵摊的 “流量密码”,排队等位、日销万斤是常态。然而 2025 年夏天,这一现象发生逆转 —— 重庆南滨路小龙虾店上座率不足六成,全国小龙虾品类闭店率高达 37.2%,创餐饮品类之最。从 “一虾难求” 到 “无人问津”,这场消费热潮的退潮背
曾几何时,小龙虾是夜宵摊的 “流量密码”,排队等位、日销万斤是常态。然而 2025 年夏天,这一现象发生逆转 —— 重庆南滨路小龙虾店上座率不足六成,全国小龙虾品类闭店率高达 37.2%,创餐饮品类之最。从 “一虾难求” 到 “无人问津”,这场消费热潮的退潮背后,是供需结构失衡、消费习惯变迁与行业竞争加剧的多重博弈。本文将深度解析小龙虾 “不香” 的底层逻辑,并探寻产业破局的新路径。
一、现象直击:从排队两小时到空桌等客人,小龙虾遇冷有多直观?
门店冷清:重庆 “虾满堂” 火锅店店长王磊透露,2023 年同期日均销售 2000 斤小龙虾,2025 年同期仅能卖出 1000 斤,客流量减少近四成,二楼包间因长期空置被迫关闭。杭州拱墅区某小龙虾店老板坦言,周末黄金时段常出现 “空桌等客人” 的尴尬局面。
价格跳水:2025 年 5 月,重庆双福国际农贸水产市场 “789 钱” 大虾批发价跌至 17 元 / 斤,8 月虽涨至 40 元 / 斤,但终端门店因销量疲软不敢提价,实际利润被严重压缩。湖北潜江虾农陈师傅因收购价未达预期,宁愿将虾倒回塘里也不愿亏本出售。
闭店率攀升:餐宝典数据显示,2024-2025 年小龙虾品类闭店率高达 37.2%,全国注册龙虾企业数量从 2018 年的 309 家骤降至 2025 年的 80 家,行业洗牌加速。
二、深度解析:四大动因解构小龙虾 “失宠” 真相
1. 供需失衡:养殖量激增 30% 与消费疲软的矛盾
供给端膨胀:2025 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同比激增 30%,东北、新疆等新兴产区年均增长 30%,黑龙江 5% 的稻田试点 “稻虾共作”,亩产小龙虾 150 公斤。湖北潜江、安徽巢湖等主产区产量屡创新高,但消费端销量同比下滑 8%,供需矛盾加剧。
价格传导失灵:虾农因预期价格未达心理价位 “惜售”,批发商因销量萎缩 “难卖”,终端门店因利润压缩 “不敢进货”,形成 “虾农倒虾回塘、批发商低价甩卖、门店降价促销” 的恶性循环。
2. 消费变迁:从狂热追捧到理性回归的代际更迭
选择多元化:95 后白领林晓琪表示,夜宵选择从 “小龙虾 + 烧烤” 扩展至麻辣田螺、捞汁小海鲜、泰式凉拌菜等数十种品类,“换着吃一个月不重样”。抖音数据显示,2025 年 “捞汁小海鲜” 相关话题播放量超 50 亿次,远超小龙虾的 20 亿次。
性价比考量:重庆市民孙女士选择在家烹饪小龙虾,四钱规格虾 15 元 / 斤,搭配 10 元调料即可满足全家需求,成本仅为堂食的 1/3。盒马、叮咚买菜等平台推出的预制小龙虾价格比堂食低 30%,且支持 “加热即食”,进一步分流消费需求。
口味疲劳:00 后消费者李阳直言,小龙虾口味同质化严重,“除了麻辣、蒜蓉,缺乏创新”。2025 年小红书 “小龙虾新吃法” 相关笔记同比减少 40%,反映出消费者尝鲜热情消退。
3. 竞争加剧:替代品崛起与网红效应消退的双重冲击
替代品分流:牛蛙、麻辣田螺等品类快速崛起,2023 年牛蛙市场规模达 680 亿元,抖音话题曝光量超 108 亿次,90 后成为主力消费群体。南京某夜宵摊主表示,麻辣田螺销量同比增长 50%,抢占了小龙虾的市场份额。
网红效应消退:2018 年前后资本涌入催生的网红小龙虾店,因缺乏持续创新能力,多数沦为 “一次性消费”。天眼查数据显示,2025 年全国小龙虾门店中,超 80% 未推出新品,消费者复购率不足 20%。
4. 产业链困境:从虾农到门店的利润挤压
虾农亏损:湖北潜江虾农陈师傅养殖 10 亩小龙虾,因收购价低于预期,每亩亏损超 2000 元。2025 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亩均效益同比下降 35%,部分养殖户被迫转行。
加工端承压:巢湖大鑫食品等加工企业面临原料价格上涨 30%、欧洲市场需求疲软等挑战,2025 年计划收购 8000 吨小龙虾,但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门店转型:绍兴 “小古龙虾店” 撤下招牌上的 “小龙虾” 字样,转而主打螃蟹煲和烧烤;武汉 “肥肥虾庄” 推出小龙虾汉堡、小龙虾意面等新品,试图延长消费周期。
三、行业透视: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发展的转型阵痛
1. 产能过剩下的结构调整
区域分化:华东、华中仍是核心消费区,但北方市场潜力释放。京东数据显示,2025 年北方市场小龙虾销量同比增长 40%,但客单价较南方低 20%,消费层级下沉明显。
品质分层:8 钱以上的 “大虾” 价格坚挺,每斤售价超 50 元,而 4 钱以下的 “小虾” 价格跌破 15 元 / 斤,市场呈现 “冰火两重天”。
2. 预制菜崛起与传统餐饮的博弈
市场份额扩张:2024 年小龙虾加工量占养殖产量的 44.36%,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50%。国联水产、安井食品等企业通过电商平台抢占市场,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 109%。
品质争议:部分预制小龙虾因调味过重、口感欠佳引发消费者吐槽,2025 年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量同比增加 60%,倒逼企业提升产品力。
在产业变局中寻找确定性机遇
小龙虾的 “退烧”,既是市场理性回归的必然结果,也是产业升级的必经阵痛。对于从业者而言,需跳出价格战思维,在品质把控、产品创新与文化赋能上寻找突破口;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场变局带来的不仅是 “吃虾成本降低”,更是 “品质虾”“创意虾” 的涌现。未来的小龙虾江湖,唯有真正理解消费需求、拥抱产业变革的玩家,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笑到最后。
你认为小龙虾还能重回夜宵顶流吗?如果让你为小龙虾产业出谋划策,你会提出哪些创新方向?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文中数据参考:餐宝典《2024~2025 中国餐饮品类闭店率》、京东《小龙虾消费观察》、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2025 年我国小龙虾产业分析》)
来源:甜点党GP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