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衡”“郭守敬”“石申夫”“徐光启”来啦……上周末,上海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来了一群特别的小客人,一群身着汉服的孩子们化身为中国古代科学家天团,开启了一场横贯古今的航天探索之旅。通过角色扮演,他们不再是普通的参观者,每个孩子都肩负着一位古代科学家的夙愿,穿越时空,
两千年前,先贤仰望星空,发出震撼千古的“天问”;
两千年后,我们探索苍穹,实现寰宇回响的“梦圆”。
张衡”“郭守敬”“石申夫”“徐光启”来啦……上周末,上海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来了一群特别的小客人,一群身着汉服的孩子们化身为中国古代科学家天团,开启了一场横贯古今的航天探索之旅。通过角色扮演,他们不再是普通的参观者,每个孩子都肩负着一位古代科学家的夙愿,穿越时空,去验证他们的猜想,见证他们的梦想如何成真。
此次主题为“质美东方,寻旅浩瀚”的航空航天强国之旅,由保利上海 X 新闻晨报联合主办,2025保利发展第17届和乐中国(上海站)——“质美东方,守艺海派”启动以来,通过“家承东方”“博物东方”“非遗东方”等系列活动,持续将东方之美浸润社区与人心。在“行走的课堂”——“小脚印,大世界”第二季的焕新启航之际,这场根植于东方人文求知精神的传承,依托高科技沉浸式体验与实践互动的活动,引领参与者获取航天知识,激发对“天问”哲思的全新探索。
活动伊始,孩子们换上精美汉服,抽取锦囊盲盒,瞬间“变身”为张衡、郭守敬、僧一行、石申夫、徐光启等中国古代科学家。
制定出《授时历》的科学家“郭守敬”兴奋地告诉大家,和指导古时农民伯伯种地的精准时限一样,现代航天发射需要极度精确的“发射窗口”时间计算。用肉眼观测记录八百多颗星、编制星表的“石申夫”感慨,如今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人们提供了更精准的定位。“万户”曾想用47支火药火箭作为推力把自己送上太空,而现代长征系列火箭拥有“超级燃料”来产生稳定、巨大且可控的推力……
“好想告诉古代的科学家,他们的梦想今天都实现了!”孩子们感慨道。
大国重器,托举航天梦想在航天展厅,讲解员围绕“弹、箭、星、船、器”五大模块,从2011年搭载在“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内部由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萤火一号”,到如今“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人从未停下脚步。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的主力运载工具,享有‘金牌火箭’美誉。”讲解员介绍道,长征系列火箭成功发射了嫦娥、神舟、北斗等众多“国之重器”,托举起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成就举世瞩目。孩子们仰望着巨大的火箭模型,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敬畏。
活动中,孩子们还系统了解了嫦娥工程、天问一号、中国空间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羲和号、墨子号等大国重器。通过这些介绍,孩子们增长了知识,民族自豪感也从心底油然而生。
“原来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的航天成就!”
航天育种,感受科技力量“航天育种不是转基因”“空间诱变表现十分随机”一堂航天育种课程生动开展,“太空中的辐射和微重力环境能够让种子产生基因变异,回到地球后经过培育,就能得到新品种。”专业技术人员的讲解让孩子们对航天育种有了初步了解。
随后,孩子们亲自动手栽种航天植物,盆栽番茄、水果黄瓜、太空五彩椒、太空红钻番茄、太空架豆……随机抽取的“种子盲盒”燃起了孩子们无尽的期待。耐心地将泡好的无菌土倒入花盆,小心翼翼地撒播种子,再用轻土覆盖,孩子们捧着自己种下的种子,准备带回家中继续观察培育,“我要每天给它浇水,看着它长大!”
今年是保利发展和乐中国品牌活动的第17年,系列活动一直以来坚持的就是一件事:为社区和家庭带来最好的文化体验。保利在上海20多年,建造了60多个社区,服务超过15万个幸福家庭。“不仅是盖好房子,更是要宠好业主,营造一种‘和乐’的生活氛围。”保利相关负责人说。
本次活动是“行走的课堂”——“小脚印,大世界”第二季的焕新启航。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古代天文成就,激发了对现代航天的兴趣,培养了科学探索精神,还获颁“新闻晨报社会实践证书”,为成长的脚印添上一枚勋章。
今日,一颗航天的种子已悄然种下;未来,必将长成参天大树。点燃每个少年的梦想,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孩子们心中完美融合,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注:本文系晨报学记团原创,图片来源和乐中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来源:周到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