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1—23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主办,中国医科大学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大会”在沈阳召开。本次大会以“揭示疾病的细胞基础”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青年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齐
8月21—23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主办,中国医科大学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大会”在沈阳召开。本次大会以“揭示疾病的细胞基础”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青年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齐聚一堂,围绕医学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创新与教学改革展开深入交流。
大会名誉主席、首都医科大学安威教授,大会主席、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曹流教授,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汕头大学黄东阳教授,以及大会执行主席、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赵伟东教授,分会秘书长、中国医科大学李丰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赵伟东教授主持。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振宁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疾病机制解析与精准治疗策略的发展。此次大会不仅是一次学术盛宴,更是推动我国医学细胞生物学迈向国际前沿的重要契机。
■ 特邀报告:专家云集,精彩纷呈
大会特邀报告环节汇聚了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肿瘤免疫、神经科学、干细胞、代谢调控等热点领域问题带来了高水平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赵允研究员以“CD300Id:新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为题,首次系统阐述了CD300Id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展示了其在多种实体瘤中的治疗潜力;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郭非凡教授围绕“氨基酸感应与健康”展开报告,揭示了氨基酸感应通路在代谢性疾病中的关键调控作用,为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干预提供了新思路;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介绍了“多维结构光超分辨与转盘共聚焦技术”的最新进展,展示了该技术在亚细胞结构动态观察中的突破性应用;西安交通大学王昌河教授则从神经科学视角出发,深入解析了“行为决策的神经编码机制”,为理解认知障碍类疾病提供了细胞与环路层面的新证据。此外,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陈政教授、同济大学吕立夏教授等分别就干细胞与血管类器官、RNA结合蛋白与代谢稳态等议题作了报告。
■ 青年学者论坛:展示中国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未来力量
为鼓励青年人才成长,大会特别设立“青年学者论坛”,11位40岁以下、2021—2025年间在本土完成并发表国际高水平期刊论文的青年才俊进行了学术报告。其中,中国医科大学江孝友博士分享了“DNA损伤应答通路调控Nrf2抗氧化应激”的研究成果;海南医科大学冯玮教授围绕“心血管与代谢共病”展开机制探讨;厦门大学李瑷存博士分享了“LSD1乳酸化修饰在BRAF抑制剂耐药中的表观遗传作用”;空军军医大学张仁宇博士分享了“靶向UBE2S-从肝癌机制解析到治疗抑制剂研发”;南京医科大学吴菁博士分享了“肝脂质代谢障碍和疾病进展”。这些报告不仅展示了我国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也体现了我国在医学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持续投入与人才培养成果。
■ 分会场:议题多元,覆盖疾病全谱系研究
大会期间,设置了“肿瘤细胞生物学”“疾病及治疗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等多个分会场,分别围绕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骨关节、内分泌、血液、神经精神等主要系统,并延伸至肿瘤与老年病两大跨学科领域,从细胞生物学层面深入剖析其疾病机制。
在肿瘤细胞生物学分会场,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就乳腺癌、肝癌、白血病等高发肿瘤的代谢重编程、免疫逃逸、耐药机制等议题展开交流。其中,中国医科大学赵鑫博士关于“PAK5介导HER2核堆积促进乳腺癌耐药”的研究,为克服靶向治疗耐药提供了新策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彤教授团队发现“PEX5-MGST1轴调控铁死亡影响肝癌放疗敏感性”,为肝癌联合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疾病及治疗细胞生物学分会场,干细胞治疗、化学生物学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等议题成为焦点。上海市东方医院何志颖教授分享了“干细胞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中国医科大学韦佳祎副教授作了单核细胞衍生的抵抗素会加剧与年龄相关的内皮衰老,进而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报告;解放军总医院王立烨博士则首次揭示了“积雪草苷通过激活SMAD7通路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铁死亡”的机制,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细胞生物学证据。
■ 教学改革专场:推动医学教育数字化转型
除科研议题外,大会还特别设立了“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专场,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各高校教师围绕“智慧课堂”“项目驱动教学”“数字化教材建设”等主题展开了经验分享。其中,同济大学吕立夏教授以“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展示了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学路径;南华大学李国庆教授分享了“前沿引领、项目驱动、案例赋能——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郑州大学郑红教授分享了“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思考:争创一流课程,促进学科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杨洁教授分享了“《分子、细胞与组织》整合式课程建设与实践”;中国医科大学李晓东教授介绍了“数字化教材赋能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案例。这些报告为未来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闭幕式由李丰教授主持,他总结指出,本次大会不仅展示了我国医学细胞生物学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也为全国同行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未来,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推动细胞生物学与临床医学深度融合,为健康中国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
曹流)
编辑 | 任嘉霖
责任编辑 | 郑梦莹
审核 | 刘红霞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编辑: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编辑委员会
地址:100052,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总编辑:饶克勤
编辑部主任:韩静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