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在早上吃饭前称体重,毕竟这时候的体重最轻,称起来更有“成就感”。有些“细心”的人还会在拉屎前和拉屎后分别称一下体重,感受一下肉眼可见的体重变轻。 如果你真这么干,可能会发现,拉完便便之后体重可能并没有变轻,或者只变轻了 0.1kg。 明明拉了那么一大坨,怎么只变了这么一点?质量怎么不守恒了?难道是体重秤坏了? 还真不是,拉完屎体重没有变轻,跟你拉的便便重量以及秤的误差都有关系。摘要:很多人都喜欢在早上吃饭前称体重,毕竟这时候的体重最轻,称起来更有“成就感”。有些“细心”的人还会在拉屎前和拉屎后分别称一下体重,感受一下肉眼可见的体重变轻。
图片源自网络
一次的便便有多重?
虽然我们自己感觉酣畅淋漓地排泄了一大坨,但实际上,便便可能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重。 1992 年发表在《肠胃病学》 (GASTROENTEROLOGY) 上的一项研究就统计了世界很多个地区人群的粪便与肠癌之间的关联,其中的粪便平均重量恰好可以给我们做个参考。秤的误差
拉完便便之后,体重变轻的程度比较小,这一点还比较好理解。但假如拉完便便之后体重没有变化,甚至更重了,这看起来就不太合理了,难道刚刚排了个寂寞? 其实这种情况,跟家里的体重秤有关,而且也并不意味着秤坏了。 我们家里常用的体重秤,属于固定式电子衡器,按照《固定式电子衡器》 (GB/T 7723-2017) 中的规定, 衡器的准确度等级分为中准确度级 (III) 和 普通准确度级 (III I ) ,而 电 子衡器的最大允许误差标准如下图所示:分度值是0.1的称丨图片源自网络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通过具体的例子看一看秤的最大允许误差。1
普通准确度等级 (IIII)
先看准确度等级比较低的——普通精确度等级的秤。 如果你家的秤最小能显示到 0.1kg,在称量 100kg 以内物体的时候 (大部分人体重都在这个范围内) ,它允许的误差范围是 150g。 也就是说, 当你拉的便便小于 150g 时,它是称不出来的 。而且你连续两次站上去,体重相差 0.1kg,也是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的。2
中等准确度等级 (III)
这一类秤更灵敏一些,而且它的最大允许误差会根据称量范围的不同而变化。 假如它最小也是能显示到 0.1kg,当你的体重在 50kg 以内的时候,它允许的误差是 0.05kg,也就是如果你的便便重量超过了 50g,那么秤是可以检测到的。 如果你的体重在 50kg 到 200kg 范围内,那么它允许的误差是 0.1kg,也就是便便重量如果超过 100g,它是可以检测出来的。 所以, 如果你家里采用的秤准确度等级比较低,确实有可能出现拉完便便体重没变,甚至可能会变得更重 (也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秤的摆放位置也会影响结果
当然了,现在即便是几十块钱的体重秤,分度值也都可以做到 0.05kg 甚至 0.01kg,所以一般不太会出现拉完便便体重完全不变的情况。如果有,你可能需要考虑一下称体重时秤的摆放了。 如果你在称体重前后移动了秤,或者放的地面不平,是有可能影响测量准确度的。 现在大部分电子体重秤称量时依靠的是四个角的压力传感器,它们能够将压力造成的形变转化成电信号,综合这些信号,体重秤就能算出你的体重。如果地面不平,四个角上压力传感器感受到的数值也会发生变化,使得最终计算的结果不可靠。称的四个角有压力传感器丨图片源自网络
而 地面过软 (比如放在地毯上、瑜伽垫上等) ,压力传感器的形变会受到影响, 导致称重不准确 。 顺便说一下, 假如你单脚站在秤靠边的位置 (小心别把秤踩翻了) ,秤四个角的传感器示数同样会出现很大的差异, 也会导致最终称量的结果不准 。 所以,如果你两次称体重时候位置不一样,是有可能导致示数差异的。如果你想“精确对比”拉便便前后的体重变化,请确保两次称量的时候,都放在硬地面上,且尽量确保水平 (比如放在同一块瓷砖上) 。 在称量之前,可以先站上去唤醒秤并显示读数,待它示数归零之后,再站上去称体重。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想要保持健康的体重,还是要管住嘴迈开腿,千万不要指望靠着一坨便便,就让体重秤上的数字达到健康标准。来源:财富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