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又开口了。8月25日,他对记者说得很直白:中国必须供应稀土磁铁,否则美国就要对中国商品征收200%关税。200%?听上去像个数字炸弹。但真正懂稀土的人,听完只会冷笑一声——这是赤裸裸的虚张声势。
文丨陆弃
特朗普又开口了。8月25日,他对记者说得很直白:中国必须供应稀土磁铁,否则美国就要对中国商品征收200%关税。200%?听上去像个数字炸弹。但真正懂稀土的人,听完只会冷笑一声——这是赤裸裸的虚张声势。
为什么?因为稀土不是大白菜,是战略资源。尤其是稀土磁铁,它们是电动车、电机、导弹、战机、雷达里最不可替代的零件。没有它,美国产业链就直接趴窝。说到底,特朗普把这句话甩出来,暴露的不是强硬,而是底气不足。
先回顾一下背景。今年4月,中国早就先出手,把几种关键稀土产品和磁铁列入出口管制。理由很简单:美国挑起关税战,中国不可能光挨打不还手。于是,这一刀切在了美国的痛处。因为全世界稀土资源,中国占据绝对优势,更重要的是,中国掌控着精炼和加工环节——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冶炼厂和粉末厂,才是美国最缺的命根子。
特朗普的回应就成了今天这幕威胁秀:“不给?就征税200%!”问题是,稀土不是衣服鞋子,你加税能改变供应链现实吗?美国即便砸钱,也没法在短时间内造出一条成熟的稀土磁铁产业链。曾经他们想靠澳大利亚,想靠本土重启矿山,结果一算账,成本高得吓人,加工技术还是得回到中国。换句话说,你可以征税,但你还是得伸手要货。
这里的矛盾很刺眼。一方面,美国政客必须表现得强硬,对内喊话“我们能摆脱中国”,对外威胁“不给就制裁”。另一方面,产业链的现实残酷:90%的高性能稀土磁铁产自中国。没有中国,美国的新能源车要瘫痪,军工装备要掉链子。连F-35战机上用的永磁体,绝大多数来源也绕不开中国。特朗普敢把这个链子切断吗?答案是,不敢。
这就是今天的荒诞感。200%关税听上去像一颗重磅炸弹,但落到实处,炸的是美国自己。为什么?因为最终买单的,是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苹果、特斯拉、雷神、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公司都离不开稀土磁铁。税一旦加上去,他们要么忍着成本暴涨,要么直接被迫游说白宫松口。结果就是:特朗普的狠话,最后可能变成美国企业的恶梦。
真正的关键变量在于,中国这次不是光靠矿产,而是靠全链条优势。别忘了,稀土开采不是难点,难的是提炼、分离、冶炼。这个过程又脏又复杂,几十年技术积累才有今天的规模化优势。美国想要摆脱依赖,不是三五年能办到的事。哪怕撒下几百亿美金,也砸不出短期结果。就算他们找上澳大利亚、日本,也还是要绕回来求中国的精炼技术。
所以,特朗普的话更像是对国内受众喊的口号。大选年,他需要一个“中国牌”,需要把贸易摩擦再炒热。他喊出200%关税,媒体能立刻转播,支持者能立刻叫好。可在稀土问题上,真要动手,他没有筹码。这就是讽刺:你想用关税去压人家,可偏偏这一块你最依赖。
这一幕也把整个中美博弈的核心暴露出来——谁掌握核心材料,谁就有底气说“不”。美国过去以为高科技是护城河,中国永远追不上。可到了稀土这件事上,反倒是中国握住了咽喉。特朗普嘴硬,现实打脸。这不仅是一次口水仗,更是产业链格局的翻盘信号。
从长远看,美国当然会加速稀土“去中国化”。他们会投入更多资金,会扶持本土企业,会加大跟盟友合作。但这条路注定艰难,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短期内,稀土依赖中国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对中国来说,这正是一个战略杠杆。只要牢牢把握住,不必喊狠话,就能让对手投鼠忌器。
所以,当特朗普在镜头前喊200%关税的时候,他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这是虚张声势,是政治语言,不是产业解决方案。真正的难题,他没答案。稀土磁铁就像一块照妖镜,把美国的虚弱照得赤裸裸。嘴上能喊,行动上却只能小心翼翼。这才是稀土之战真正的戏剧性。
未来的故事走向很清晰:稀土不会是一场简单的贸易摩擦,而会升级成战略竞争。中国已经亮过牌,美国也不会停手。但今天这个时刻,特朗普的“200%”口号更像一出闹剧。全世界都知道,没有中国的稀土,美国的产业链就是空心的。喊得再大声,也掩盖不了这个现实。
来源:陆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