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 月 25 日,马斯克在 X 平台的一番言论,将这一隐藏在幕后的 “电力战” 推到了台前,他直言中国公司将是 xAI 最难对付的对手,理由是中国拥有比美国更充沛的电力资源,并且在硬件制造方面实力强劲。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激烈竞争中,电力正逐渐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8 月 25 日,马斯克在 X 平台的一番言论,将这一隐藏在幕后的 “电力战” 推到了台前,他直言中国公司将是 xAI 最难对付的对手,理由是中国拥有比美国更充沛的电力资源,并且在硬件制造方面实力强劲。
这一观点的抛出,不仅揭示了 xAI 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电力困境,也映射出全球 AI 行业在算力竞赛下对电力资源的白热化争夺。
电力饥渴:Grok 3 背后的能耗巨兽
xAI 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打造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其中 Grok 系列模型备受瞩目。
今年 2 月 18 日发布的 Grok 3,堪称史上能耗最高的大模型。其训练基于 xAI 位于孟菲斯的超级计算机集群,该集群第一阶段在 122 天内建成拥有 10 万块 NVIDIA H100 GPU 的规模,第二阶段迅速拓展到 20 万块 GPU,而训练 Grok 3 使用的正是这 20 万块 GPU。
据估算,仅以 10 万块 H100、每块 GPU 费用 30000 美元计算,Grok 3 的总硬件消耗就已超出 30 亿美元。在能耗方面,H100 的典型功耗约为 700 瓦,以此推算,Grok 3 使用的 GPU 总能耗相当于一个小城市的用电量。若假设电力来源为混合能源(平均碳排放系数 0.5 千克二氧化碳 / 千瓦时),Grok 3 训练产生的碳排放大致等同于 4 万多辆燃油车一年的碳排放量。
马斯克与 xAI 团队在直播演示中透露,20 万块 GPU 需要功率多达 250MW 的电力,为解决电力缺口,他们甚至租赁了大量发电机,还租用了美国四分之一的制冷能力,来维持这个庞大的数据中心运转。不仅如此,xAI 已在规划下一个更强大的算力集群,所需电力高达 1.2GW,如此惊人的电力需求,无疑让 xAI 在电力获取上面临巨大压力。
中国的电力优势与硬件制造实力
马斯克强调中国公司是 xAI 最强对手,背后凸显的是中国在电力和硬件制造领域的显著优势。
在电力方面,中国的发电量增长态势迅猛,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 5 月 20 日,马斯克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就曾表示,中国的发电量增长如同火箭升空,而美国却处于停滞状态。随着 AI 行业的蓬勃发展,数据中心对电力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数据中心到 2026 年的用电量将高达 1.05 万亿千瓦时。中国在电力供应上的充足与稳定,为 AI 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中国在硬件制造领域实力超群。从芯片制造到服务器组装,中国拥有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众多中国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生产出性能卓越的硬件产品,满足 AI 企业对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
相比之下,美国在硬件制造环节,尤其是一些基础硬件的生产上,对海外供应链存在一定依赖,在效率和成本控制上难以与中国抗衡。这种硬件制造能力的差异,在 AI 企业构建大规模算力集群时,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建设周期、成本以及最终的算力性能。
xAI 在孟菲斯的超级计算机项目,自启动以来便深陷电力与环保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其对电力的巨大需求远远超出当地电网的供应能力。xAI 已向孟菲斯照明、天然气和水处理公司(MLGW)申请了 300 兆瓦的电网电力,并仅获得 150 兆瓦的供电许可,即便如此,这些电力对于运行 Colossus 超级计算机仍远远不够。无奈之下,xAI 只能寻求其他供电途径,这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电力战对 AI 行业格局的深远影响
电力资源在 AI 行业竞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正悄然重塑着全球 AI 行业的格局。对于 xAI 而言,电力短缺可能限制其模型研发进度与规模扩张,使其在与中国等电力优势国家的 AI 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中国凭借充足的电力和强大的硬件制造能力,有望培育出更多具备全球竞争力的 AI 企业,推动 AI 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
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 AI 对电力需求的持续攀升,各国对电力资源的争夺将愈发激烈。这不仅促使各国加大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投入,也将推动 AI 企业不断优化算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降低对电力的过度依赖。
同时,电力战还可能引发各国在政策法规、产业扶持等方面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影响 AI 行业的全球布局与发展走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电力战中,谁能率先解决电力难题,优化资源配置,谁就有望在未来的 AI 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来源:咫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