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也有个“张桂梅”——记支教教师宓泽的八年坚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6 14:35 2

摘要:在中国教育扶贫事业的星空中,张桂梅同志是最耀眼的那颗星。她放弃优越生活,扎根滇西贫困山区四十余载,以惊人的毅力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600多名贫困女孩走出大山。她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山区女孩的求学之路,用毕生坚守诠释了教育改变命运的真谛

在中国教育扶贫事业的星空中,张桂梅同志是最耀眼的那颗星。她放弃优越生活,扎根滇西贫困山区四十余载,以惊人的毅力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600多名贫困女孩走出大山。她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山区女孩的求学之路,用毕生坚守诠释了教育改变命运的真谛,被誉为“燃灯校长”。

而在齐鲁大地上,也闪耀着这样一颗教育之星——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村的宓泽。这位1991年出生的姑娘,原本在济南一家企业担任文员,工作稳定,生活安逸。2017年,一段同事拍摄的凉山教学视频,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我要去大凉山支教,我要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面对父母的担忧,宓泽的坚定最终赢得了家人的理解。第二天,她毅然辞职,踏上了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峨曲古乡合觉莫小学教学点的支教之路。母亲以为只是一年的短暂离别,却不知这一别竟是八年光阴。

非师范毕业的宓泽面临着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合觉莫村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大凉山上,冬季寒冷刺骨,夏季蚊虫肆虐。学校只有三间简陋的教室,窗户玻璃残缺不全,课桌椅摇摇欲坠。最让宓泽震惊的是,这里五年级的孩子普遍三年级才入学,识字量严重不足,辍学现象更是普遍。

“第一次上课时,我让同学们读课文,发现他们连最简单的句子都读不通顺。”宓泽在日记中写道,"有个叫阿依的女孩,12岁了还在读三年级,因为家里要她帮忙放羊。"

面对这样的困境,宓泽开始了挨家挨户的劝学之路。凉山地区山高路险,有时走访一户人家就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在惹古家,她曾被三次拒之门外,第四次冒着大雨蹲在屋檐下,耐心地向躲在门后的孩子讲述山外的世界。

“我跟他们说,外面的城市有高楼大厦,有图书馆,有电影院。”宓泽回忆道,“最重要的是,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可以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三个月后,17个孩子在她的努力下重返校园。

在简陋的教室里,宓泽创造性地采用“游戏教学法”,把识字课变成识字游戏,把数学题编成山歌。她自费购买彩色粉笔,把黑板画得五彩缤纷。课间时,她教孩子们跳皮筋、踢毽子,把城市里的游戏带到了山区。

“宓老师上课可有意思了!”学生吉克阿依说,“她教我们认字时,会把字画成小动物。学‘山’字时,她就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大山。”

宓泽住在学校旁边的一间小木屋里,冬天要靠烧炭取暖。每次寒暑假回家,她的行李箱总是塞得满满当当——书籍、字典、冻疮膏、退烧药、文具......就连母亲给她买的保健品,也被悄悄换成了铅笔橡皮。

“这丫头,每次回来都瘦一圈。”宓泽的母亲抹着眼泪说,"给她带的营养品,转头就分给学生们了。"

那辆二手摩托车是宓泽在大凉山的“战马”。买生活物资、送生病学生就医、翻山越岭劝辍学孩子返校......有次暴雨夜送彝族女孩回家,山路湿滑差点摔下悬崖。

“当时真的吓坏了,”宓泽后来回忆,“但想到孩子发着高烧,就顾不上害怕了。”

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宓泽开始思考更长远的教育问题。她联系公益组织,为学校争取到了图书、电脑等教学设备。2019年,她成为当地公益助学团队负责人,带领着十五个老师和两百多个学生继续奋斗。

“宓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学生曲比阿果说,“她总说,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025年5月23日,在为孩子们取六一儿童节礼物的途中,一场车祸夺走了这位年轻教师的生命。那天清晨,她还兴致勃勃地和同事讨论儿童节的安排:“要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份礼物,再组织一场文艺汇演...... ”

整理遗物时,人们发现她的行囊里装满了对学生的爱:学生烫伤复诊的病历本、带学生看火把节的计划、补了五次的运动鞋......她把钱都省给学生们买文具,自己却舍不得换双新鞋。

7月2日,宓泽的家人收到了学生们寄来的信和毕业班纪念条幅。“宓老师希望我们能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宓老师总是在下雨天把伞给我们撑”“宓老师说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字里行间,满是对恩师的思念。

而宓泽曾在文章中写道:“他们仿佛是我精心呵护的花朵,我看着他们成长,也坚信他们会开得更加绚丽!”

如今,当地学校的墙上挂着她的照片,新老师接替了她的班级。她留下的教案被细心整理,准备继续教孩子们认字算数。那些没来得及拆封的作业本,成了她未完成的心愿。

“我们会继续宓老师的工作,”接任的支教老师说,“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实现梦想。”

宓泽用八年青春诠释了什么是教育者的坚守。她像张桂梅一样,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这个时代不仅需要繁荣的经济,更需要这样的教育者,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她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大凉山的青山绿水间,镌刻在每个被她温暖过的孩子心中。这位淄博的“张桂梅”,用生命点亮了山区教育的希望之光,用无私的爱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赞歌。

宓泽,我们淄博人的骄傲!

来源:淄川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