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在试图打破沉寂的边界线?是谁在和平的雾霭中悄然拉响警报?8月23日,朝韩边境突然响起十多次枪声,韩国军方在没有发布预警、也没有提前沟通的情况下,用12.7毫米的大口径机枪,朝朝鲜军人方向扫射。
谁在试图打破沉寂的边界线?是谁在和平的雾霭中悄然拉响警报?8月23日,朝韩边境突然响起十多次枪声,韩国军方在没有发布预警、也没有提前沟通的情况下,用12.7毫米的大口径机枪,朝朝鲜军人方向扫射。
尽管没有人员伤亡,这十余发“警告射击”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军事范畴。这是误会还是刻意的信号弹?这场看似“无伤”的交火,背后却显露出朝韩之间日益紧绷、岌岌可危的神经。
李在明上任之初,确实发布了多项对朝鲜示好的政策,比如停止对朝扩音广播、约束氢气球传单、解禁朝鲜电影,使用“东道主特权”邀请朝方领导人参加韩国主办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同时还开放了赴朝旅行的禁令。
对李在明的一再示好,朝方也做出了一些积极回应,双方在广播问题上暂停了互相喊话,可这些“暖风”来的快,去得也快。
李在明上任后仍延续了尹锡悦的“亲美和日”对外策略,还在朝韩关系尚未稳定的情况下,批准了与美日等国的大规模联合军演。
对朝鲜来说,韩国方面是典型的“口头求和,行动对抗”,层层因素叠加让朝方最终不再幻想半岛统一,它只想维稳边境,明确界限,减少误判,不想再配合韩国上演一场场的“统一”秀。
8月23日,朝韩边境一旁的朝鲜军人正在进行一项早已对外通报过的障碍物永久化工程,然而韩国军方却在没有发布预警、也没有提前沟通的情况下,用12.7毫米的大口径机枪向朝鲜方向警告射击。
虽然没有造成直接人员伤亡,但朝鲜方面在次日发出强烈警告,称这一行为是“严重挑衅”,将会“导致边境局势失控,”,并强调,若韩军方继续挑衅,朝方可能会动用武力进行反击。
根据朝中社报道,今年6月下旬,朝鲜就开始在南部边境开展修建加固设施的工程项目,该工程是朝鲜“永固边界”计划的一部分。而朝鲜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朝韩边界划分得更明确,降低未来误判的可能性,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
这种做法虽然显得冷酷,但比那些嘴上喊着“统一”却暗地里进行军演的伪君子行为要更坦诚。
而且朝方还不是偷摸加固的,在6月25日和7月18日,通过外交渠道两次向美方通报其边境区域的“永久封锁障碍物工程”。美方对此表示理解,并确认了朝方的相关活动完全在朝鲜主权范围内进行。
就在朝鲜通知美方不久,8月18日美韩联合军演“乙支自由护盾”就如期启动,时间长达11天,涵盖海陆空三军,期间使用实打实的实弹演练,内容包括“模拟打击朝鲜核设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军演的第二天,韩国军方的枪声就响了起来。
此时的朝鲜方面,自觉在工程进行前已经尽足解释义务,提前“打了招呼”,韩方不可能不知道。也就是说,事情本不该演变成这样,既然韩国军方开了枪,那绝对不是一个突发的“误会”这么简单,就是有意制造冲突。于是迅速将此事升调定性。
不止是朝鲜军方发声,甚至金与正也站出来表示,“韩国根本不值得信任”,讽刺李在明是伪装成求和平的政客,就为了博取国际舆论支持。
对于朝方的指控,韩国军方作何解释呢?
23日韩国方面做出了回应,表示当天部分在边境线工作的朝鲜军人“侵犯了朝韩军事分界线”,强调韩方只是对他们进行了警告性射击,目前韩军方正密切关注朝鲜军方动向。但是朝鲜方面对此回应相当不满,朝鲜人民军副总参谋长高正哲怒斥韩军就是挑衅,朝方军人未越界半步。
显然此事发展到这个阶段,又变成了与以往一样的“无头空案”,双方互相指责,谁也没有办法证明对方说谎。
而这次枪声,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多重矛盾累积的结果。如果双方军队停止行动,朝韩边境就会继续平安无事。相反,如果有一方再次挑衅,朝韩之间的冲突可能就避免不了了。
李在明如今也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是美国的军事同盟压力,另一方面是国内对朝政策的分裂声音。他上任伊始本想做“和平总统”,但这次开火事件却让他陷入“务实人设”崩塌的漩涡中。
而朝鲜方面似乎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从朝鲜的角度来看,韩国正在一步步逼近“红线”。首先美韩的联合军演就带有极强的攻击性,已经不是“防御性训练”,而是一种“战争预演”。有消息指出,朝鲜可能会进一步加强边境部署,甚至可能进行反制军演。虽然不会马上爆发战争,但边境冲突的频率恐怕不会减少。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样的半岛紧张局势并不是好事。中国一贯主张朝韩和平共存、对话解决分歧。朝鲜半岛如果再爆发冲突,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中方可以继续通过外交渠道,推动双方恢复沟通,尤其是军事热线的重启。
从目前来看,李在明若还想保住“和平总统”的形象,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不能一边喊着“要和解”,一边又参与美韩军演,朝鲜既然已经明确表示“统一无望”,那么就更要避开军事误判,避免局势升级。
来源:百态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