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各区县发展困境及破局路径深度分析(2025年1-8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1 19:43 1

摘要:产业结构单一:尽管2024年白银区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稳居全省“十强县” ,但其工业仍以有色金属(占规上工业增加值35.4%)、煤炭等传统产业为主 ,新兴产业占比不足。2025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0%,但基数较小,数字经济核心产值仅57亿元

一、白银区:传统工业转型压力与新兴产业培育不足

发展困境

1. 产业结构单一:尽管2024年白银区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稳居全省“十强县” ,但其工业仍以有色金属(占规上工业增加值35.4%)、煤炭等传统产业为主 ,新兴产业占比不足。2025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0%,但基数较小,数字经济核心产值仅57亿元 ,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2. 创新资源转化不足:虽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但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仅241件 ,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偏低,缺乏龙头科技企业带动。

3. 人口结构性矛盾:2025年常住人口约29万人,老龄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年轻劳动力外流导致消费市场萎缩。

破局路径

1. 构建数字经济生态:加快推进白银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智能客服、跨境电商等业态,争取2025年底前引入10家以上数字企业 。依托“兰白—上海”科创飞地,吸引长三角技术成果落地 。

2.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对白银集团等龙头企业实施“三化”改造(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建设全省首个有色金属固危废资源化循环经济项目 ,延伸碲、硒等稀贵金属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3. 优化人口结构:出台“银才回归”计划,对返乡创业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联合高校开设“订单班”,定向培养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技术人才。

二、平川区:资源型城市转型与生态治理挑战

发展困境

1. 煤炭依赖度高:2024年原煤产量1328.91万吨,占全市90%以上 ,尽管新能源装机达333万千瓦 ,但煤炭产业仍占规上工业产值60%以上,产业转型任重道远。

2. 生态修复压力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入围国家示范项目 ,但治理面积仅340平方公里,占需修复总面积的30%,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峻。

3. 产业链条较短:陶瓷产业年产值不足10亿元,产品以建筑陶瓷为主,缺乏高端艺术陶瓷品牌 。

破局路径

1. 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加速推进山东发展投资2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 ,力争2025年底新能源装机突破400万千瓦。依托中车白银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建设西北最大风电整机制造基地,形成“风电整机+制氢装备”产业链。

2. 深化煤炭清洁利用:实施靖远煤电清洁高效气化气综合利用项目,年转化煤炭200万吨,生产合成氨、甲醇等化工产品 ,推动煤电产业向化工新材料延伸。

3. 培育陶瓷文化IP:建设陶瓷小镇文化创意园,引入非遗传承人开展“陶瓷+文旅”体验项目,开发“平川陶”高端文创产品,目标2025年陶瓷产业产值突破15亿元 。

三、靖远县:农业大县的产业化瓶颈与基础设施短板

发展困境

1. 农业附加值低:2024年粮食产量100.24万吨,但深加工率不足20%,靖远羊羔肉等8个“甘味”农产品品牌溢价能力弱 。

2. 产业链条断裂:蔬菜种植面积40.4万亩,但冷链物流覆盖率仅35%,每年约15%的蔬菜因腐烂损耗 。

3. 交通制约明显:农村公路等级低,2025年仍有26个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招标 ,制约农产品外销。

破局路径

1. 全链条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北湾沿黄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发展预制菜加工、净菜配送等业态,推动津甘食品年产5万吨预制菜生产线达产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靖远羊羔肉溯源体系,目标2025年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50亿元。

2. 完善冷链物流网络: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在刘川工业集中区建设万吨级冷链物流中心,配套100辆冷藏运输车,将蔬菜损耗率降至8%以内。

3. 实施交通突围工程:2025年完成26条产业路建设 ,打通连接兰州、银川的农产品运输专线,降低物流成本15%以上。

四、会宁县:脱贫成果巩固与教育资源失衡

发展困境

1. 返贫风险较高:2024年消除返贫风险3386户,但脱贫户人均收入仅1.2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扶贫项目可持续性不足。

2. 教育资源外流:虽为“高考状元县”,但2025年普通高中升学率仅58%,优质师资流失严重,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

3. 基础设施滞后: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1%,但仍有部分山区存在季节性缺水 ,4G网络覆盖率不足80%。

破局路径

1. 深化消费帮扶:依托“掌上会州”农业体验园,发展窑洞民宿、研学旅行等业态,2025年实现旅游收入5000万元。建立“会宁杂粮”电商平台,联合京东开展“县长直播带货”,目标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2. 推进教育振兴:与兰州大学合作建设“乡村振兴学院”,定向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引进退休骨干教师200名。

3. 强化饮水安全保障:实施祖厉河水源置换工程,建设5处集中供水站,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5% 。

五、景泰县:文旅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难题

发展困境

1. 旅游产品单一: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314万人次,但人均消费仅683元,过度依赖黄河石林自然景观,缺乏沉浸式体验项目。

2. 生态承载力有限:黄河石林景区日均游客承载量仅5000人,但节假日峰值超2万人,导致植被破坏、交通拥堵。

3. 配套设施不足:星级酒店仅3家,民宿床位缺口达3000张,旅游厕所、停车场等设施老旧 。

破局路径

1. 打造全域旅游IP:开发西番窑丹霞地貌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星空房营地、观景索道等设施,推出“黄河风情线—永泰龟城—条山农庄”精品线路,目标2025年旅游收入突破30亿元 。

2. 实施生态限流措施:对黄河石林景区实行“预约制”,每日限流8000人;建设生态停车场和旅游专线公交,减少私家车进入核心区。

3. 提升服务品质:引入华住集团建设3家高端民宿,改造30户农家客栈为“陇韵乡居”;在龙湾村建设游客服务中心,配套智慧导览、医疗救助等功能。

资料信息来源

1. 白银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baiyin.gov.cn)

2. 白银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baiyin.gov.cn)

3. 白银市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baiyin.gov.cn)

4. 甘肃省统计局2024年经济发展综述(tjj.gansu.gov.cn)

5. 各区县政府公开文件及权威媒体报道(如《甘肃日报》、白银融媒等)。

来源:红色槐树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