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毅马当先”实践队利用暑期前往滇缅公路起点——云南昆明,开展主题为“重走嘉庚之路,赓续和平薪火”的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考察、实地调研、人物访谈、主题宣讲、团课录制等形式,围绕南洋华侨对祖国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毅马当先”实践队利用暑期前往滇缅公路起点——云南昆明,开展主题为“重走嘉庚之路,赓续和平薪火”的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考察、实地调研、人物访谈、主题宣讲、团课录制等形式,围绕南洋华侨对祖国抗战的贡献,追寻陈嘉庚先生的爱国足迹,探寻南洋华侨机工归国抗战史,从中体悟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传承与弘扬抗战精神与嘉庚精神,在行走中上好一堂爱国主义“大思政课”。
探寻烽火印记,感悟爱国侨情
铭记抗战历史,赓续抗战精神。1939年,正当祖国处于最危急关头,三千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响应陈嘉庚先生号召,毅然回国参战,共同抵御外敌,在抗战史上留下了一段英勇悲壮的壮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与巨大的牺牲。为探寻嘉庚精神与“南侨机工”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全面了解陈嘉庚与南洋华侨爱国、归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实践队员先后与多名南侨机工后裔及亲属进行深入交流,他们追忆往事,讲述着传承与守护这段历史的不易。
在昆明市侨光小学,实践队员与南侨机工张智源之女、侨光小学名誉校长张田玉,南侨机工陈亚清之女陈丽兰进行座谈交流,张田玉与陈丽兰为实践队员讲述父辈的感人故事,鼓励实践队员在新时代讲好南侨机工的故事,激活华侨爱国历史资源。在昆明市新闻里社区,实践队员与南侨机工韩仕元大儿媳蒋玲华开展深入交流,蒋玲华为实践队员深情讲述其公公韩仕元从南侨机工到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勉励青年一代接力守护、践行传承抗战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实践队员在侨光小学与南侨机工后裔进行座谈交流
实践队员在新闻里社区与南侨机工后人深入交流
录制主题团课,传颂赤子功勋
为传颂南侨机工对中国抗战的巨大贡献与动人故事,弘扬“南侨机工”爱国主义精神,追忆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实践队员在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南侨机工的烽火印记——昆明市博物馆南侨机工分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滇缅公路“零”公里纪念碑等地录制主题团课。在团课中,实践队员讲述陈嘉庚与南侨机工的抗战往昔,从陈嘉庚先生西南联大的演讲,到南侨机工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展现南洋华侨凝聚起侨心侨力的爱国情怀。主题团课的录制,旨在以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充分发挥青年力量,推动抗战精神与嘉庚精神在新时代青年中的传播与传承。
实践队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录制主题团课
开展主题宣讲,铭记热血丹心
抗战时期,陈嘉庚先生提出“组织华侨千百万,复兴民族一条心”的口号,将海外华侨团结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号召南洋华侨回国支援祖国抗战。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生动诠释着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
嘉庚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光辉典范,是南洋华侨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集美学校与侨光小学共同的“传家宝”,架起这座跨越千里的桥梁,联结滇闽两地嘉庚学子的爱国情怀。
实践队走进昆明市侨光小学,讲述陈嘉庚先生与南洋华侨的抗战故事,以烽火岁月见陈嘉庚先生坚定救国的热血丹心。实践队员寓教于乐,通过情景演绎、趣味问答等方式,沿着陈嘉庚先生投身救亡斗争、推动华侨团结的道路,围绕其在抗战时期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故事,引导师生深切感受陈嘉庚先生的崇高精神和坚定信念,将伟大抗战精神镌刻于心,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报国之志。
宣讲活动在侨光小学师生中反响热烈,将嘉庚精神从闽海之滨带到滇池之畔,既“走出去”,又“走出彩”,让伟大抗战精神在两地学子心中巍然耸立,既“站得住”,又“站得稳”。
实践队员在昆明市侨光小学宣讲嘉庚精神
实践队员通过情景演绎讲述陈嘉庚先生的抗战故事
实践队员与侨光小学师生合影
据悉,“毅马当先”实践队是2024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025年实践队继往开来,开展“重走嘉庚之路,赓续和平薪火”暑期社会实践,以嘉庚精神为纽带串联起滇闽两地,聚焦伟大抗战精神,深入了解南侨机工抗战史,探索出抗战精神与嘉庚精神等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传播新路径,促进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在新时代植根于青年人心中,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答卷。(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供稿,文:汪文昊;图:杨锦伶 程鹭 陈敏 蒋玲华)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