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不上学,等入学再补种也不迟”“怕孩子疼,等长大点再一起补种”……开学季临近,多地预防接种门诊的疫苗补种窗口排起了长队,许多家长带孩子前来补种疫苗。
“孩子不上学,等入学再补种也不迟”“怕孩子疼,等长大点再一起补种”……开学季临近,多地预防接种门诊的疫苗补种窗口排起了长队,许多家长带孩子前来补种疫苗。
“每年开学季集中开展疫苗查验与补种,是一项由学校、疾控部门、基层预防接种门诊和家长共同参与的重要公共卫生措施。疫苗的每一针接种时间都经过科学研究制定,严格遵循时间表,在孩子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接种至关重要,因此疫苗接种需平日‘按时’而非开学前‘扎堆儿’。”8月22日,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传喜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入托、入学时必须查验的重要法定证件。做好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可以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保护学生身体健康。这本是积极之举,背后却反映出疫苗接种过程中,家长可能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8月22日,浙江省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陈飞进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8月22日,一位母亲带孩子按时到东阳市妇幼保健院接种疫苗。受访者供图
“延迟接种相当于延长了孩子暴露于病原体的风险期。”傅传喜解释,其研究团队基于近800万条儿童疫苗的接种数据,清晰地揭示非免疫规划疫苗延迟接种的普遍性和严重性:高达32.18%的儿童经历了超过6个月的“严重延迟”。这不仅仅是“晚一点”的小事,延迟接种会增加患病风险,让“免疫间隙”成为疾病突破口,后续剂次“连环延迟”,疫苗的保护力也将大打折扣。
“每一种疫苗的接种时间表,都是经过严谨科学研究制定的,旨在让孩子在疾病风险最高的年龄段及时获得保护。”傅传喜表示,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容易感染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一旦感染,后果往往非常严重。延迟接种,等于在孩子免疫力最脆弱、最易暴露于病原体的关键时期,主动放弃了至关重要的防护盾牌。家长只有重视幼儿疫苗接种的时效性,才能更好地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