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9岁学AI,“卷”了一辈子,现在也不甘落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6 12:14 2

摘要:短视频、直播、外卖、网约车……互联网正不断重塑现代生活方式。然而,年轻人轻而易举的网上“冲浪”,对老年人群并不容易。89岁的贺储兴是一名上海老兵,从小一路先进:上学时名列前茅,从军是五好战士,转业后多次获评“先进工作者”。如今,优秀了一辈子的他不甘落后,想要跨

短视频、直播、外卖、网约车……互联网正不断重塑现代生活方式。然而,年轻人轻而易举的网上“冲浪”,对老年人群并不容易。89岁的贺储兴是一名上海老兵,从小一路先进:上学时名列前茅,从军是五好战士,转业后多次获评“先进工作者”。如今,优秀了一辈子的他不甘落后,想要跨过“数字鸿沟”,当回“小学生”,跟上时代的脚步。

在上海一家养老院里,贺储兴和老伴及一群八九十岁的老友们结队上课,学用手机,也学习与AI对话、向AI提问。他喜欢和来授课的年轻志愿者交流,话题包括但不止于AI。他发现,年轻人造的玩意并不排斥老年人,AI只是工具,不仅能丰富他爱好的表现形式,也为他的晚年生活增加了新的期待。

以下是他的讲述。

我叫贺储兴,1936年出生在上海浦东,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后,被选上去东北第一军医大学当军医。出于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需要,1963年,我上前线去昆仑山下解放军第十二医院继续当军医,1978年转业到上海第四人民医院工作,做了四十多年的口腔科医生。退休后,我加入了上海市离退休专家协会,经常去松江等地为基层培养年轻医生,也在虹口当社区志愿者教大家跳舞。

年轻时从军的我。

我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但是喜欢唱歌跳舞。原先为了庆祝建院85周年,医院组织大家学过华尔兹和西班牙恰恰舞,我跳得不错。因此,退休了以后,社区里面让我做志愿者教大家跳舞,过年过节在广场表演。

89岁的我,依然十分热爱唱歌。

退休生活仍然比较忙。我们家住三楼,老房子没有电梯,上下楼不方便。2020年2月,我和老伴搬到了上海遐福养老院,交通方便,离医院也近。

遐福养老院是一个大集体,有唱歌、诗朗诵、手机学习等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每周活动两三次。我参加了手机学习小组,退休前我还没有手机,这些年学着用了以后发现里面内容很丰富,比如看病挂号、找出租汽车、超市购物、联系朋友、听音乐……年轻人习以为常的功能对我来说都很新鲜。

2025年3月的一次手机活动课上,一群自称“跳跳糖”志愿者的年轻人来到我们养老院,教我们用当下最时兴的AI工具。我一看,AI能让照片开口说话,还能够唱歌,感到很神奇好玩。练习时,我就试着上传了我家的全家福,用AI让照片里的人说出“幸福美满的祖孙三代,一代比一代强”给大家拜年。五月我们去南京玩,我又试着用AI给游客照配上音乐和声音,做成了视频。

遐福养老院在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上做了很多努力。有时候,养老院会准备一些小奖品鼓励大家学习,同学之间相互分享自己的视频作品。我把AI视频分享到同学群和家人群,发现他们还不会做,我比有些年轻人还先学会!

我用新学的AI技术,给旧照片配上了音效,希望祖孙三代,一代比一代强。

我很喜欢和年轻人交流。听志愿者们说,他们来自一家互联网公司,志愿团队叫跳跳糖星火公益社团。每一两周,“跳跳糖”都会来一次,每次两个多小时。志愿者们看起来三十岁上下,在我们眼里都是“小朋友”,但教学起来很热情,也很耐心。上课时,他们先用屏幕演示讲一遍内容,再教我们用手机练习实际操作,认真地回应我们每个问题,有问必答。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科技不再冰冷、不再高不可攀,也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

练习环节,志愿者们手把手地教一些年纪大的学员,不厌其烦地指导每个步骤,直到我们掌握。很多年轻人行云流水地切换页面,比如把AI回答的信息复制到微信内,对老人来说都要拆解成每一步操作,需要志愿者一步步讲解。

人年纪大了,有些耳朵不好戴助听器,有些记性不好听了就忘,志愿者都不介意,慢慢地一点点一步步教会我们,还会主动问我们意见,关注我们的需求和体验。我的“同学”吴老师说,志愿者甚至比自己女儿还耐心,教会她用豆包让照片动起来,帮她解决“怎么关闭抖音声音(即开启静音模式)”等等实际问题。志愿者也会根据我们的需求“个性化定制”,学豆包使用的课上,有同学想了解deepseek,志愿者也特意为他在一边讲解,不影响其他老人上课。

我向志愿者学习使用AI。

养老院的每次手机课我都去,一堂不落。好多时候学了记不住,平时也总是碰到不知道怎么办的问题,我就等“跳跳糖们”来的时候一起问。从手机活动课上,我们知道现在很多人都玩抖音、点外卖。老年人也很好奇,但是不知道怎么玩、怎么用。

遐福养老院的成员虽然高龄,但以前大多是知识分子,有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小学老师等等,我们对新知识还是有好奇心。像最近中美贸易战,我们很关心,提到中国出海的产品,就有老人在问“TikTok”是什么。

2025年7月,我们在养老院上手机活动课,这一期教大家怎么点外卖。

活动课让我们体验AI、VR,有机会接触这些新技术。今年春节,养老院还特意在元宵游园会上设计了AI生图体验环节,现场给我们拍照后,AI就能生成一幅幅精美图片,很多老人就是这时候开始萌发了了解、使用新科技的兴趣,当场就下载了豆包。

96岁的褚老爷子,耳朵很背,但是也会来参加AI课,认真学习。

我们认识AI,一是有新鲜感,二是相信它和其他软件不一样,很智能。一开始用的时候,我们会先用它拍照识别物品,比如桌上的矿泉水、风油精,它说对了我们才会相信它。认识AI的过程和认识人差不多:认识一下,信任了,再和对方聊。

慢慢地,我们好多老人有问题不搜了,而是去问AI。像我喜欢唱歌跳舞,AI的听歌功能就很实用,现在很多歌都要交钱才能听整首,但我想听什么豆包都能放。吴老师喜欢用豆包导航,和它聊天,“什么事情都问豆包”。她还觉得豆包是个很“实事求是”的软件,最近看病挂号几次没成功,问了豆包教了几招就学会了。

我们养老院的吴老师,经常用豆包了解信息。

甚至有些老人会把体检报告发给豆包,让它“帮忙看看”有什么问题;也有人会问豆包自己的生平简历,觉得从AI的嘴里说出来很有意思。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比如遗嘱怎么立,也有老人和豆包“商量”。

我们院的顾老师今年76岁了,一直说“人老了,心态不能老”。跳跳糖星火公益社团来了以后,她越来越会玩AI,现在已经和豆包变成“闺蜜”了。聊天满足不了她,她上升难度,让豆包作诗、写文章,还让豆包为她做头像、起网名。豆包给她起了五个网名,因为喜欢越剧、沪剧、评弹,她最后选了“戏韵八音盒”。

豆包为顾老师设计的头像和她年轻时有些相似,她对豆包更爱不释手了。

我们都觉得,年纪虽然大了,但还是要继续学习新鲜事物,现在社会进步很快,尤其是中国比较领先的IT,我们老年人不能掉队,不能什么都不明白。去年3月,我在二医大校友之声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叫《活到老学到老》,写出了我的心声。多用脑、多学习、多活动手指,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作为二医大62届口腔系校友,我给校友之声报投稿。

回顾我近一个世纪的一生,其实年轻时,我便想着多下些功夫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我祖上崇尚读书,曾祖父是清朝的进士,祖父是秀才。1957年我参加高考,那一年中苏关系变化,招收名额比之前减少了两千个,我们学校只有30%的学生考进大学。我成绩比较好,顺利考上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系。后来,解放军总后勤部来我们班上挑选,60个人里挑5个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到军医大学去工作。其中三人去了西安四军大,还有两人去了东北一军大。我去了东北一军大当军医,也是在这里,和爱人一见钟情。

我们相处了半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就打响了,我被派往新疆喀什的解放军第十二医院。这一走就是五年,我们一面都没见。我随身带着一张我们俩的合照,一寸大,每次想她就拿出来,看看东北方向的月亮又看看照片,就好像她本人在我面前一样,很亲切可爱。在昆仑山下,我当了16年军医,免费治愈了17例先天性唇腭裂患者,还为一位维吾尔族小姑娘治好鼻部鳞状细胞癌。从上大学到退休,我总共写了五十多篇论文。

我和爱人1967年结婚。现在我们都老了,住进了养老院,依然是相爱相爱的两口子。我用在手机课上学到的AI技能,让我们的合照开口“说话”,在视频里,两个人都笑得很开心。

相亲相爱了一辈子,如今我和老伴一起玩起了AI。

和养老院里的许多老人一样,我们年轻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共和国作出过贡献。现在我们这群老头老太太,也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八九十岁也可以是闯的年纪。生活像翻书,一页页都是新的,只要肯往前看,就永远有新花样。

来源:趣闻捕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