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年代的真实故事:护秋员秋生为何默许村民偷玉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6 12:00 2

摘要:一家大小的吃用花费,全在庄稼中缓慢生长,至于其他的进项,诸如养养牲口之类,只能作为补充。

庄稼人最重要的东西都在土里。

一季庄稼,一季营生,一季希望。

一家大小的吃用花费,全在庄稼中缓慢生长,至于其他的进项,诸如养养牲口之类,只能作为补充。

头脑活络的另当别论,他们各有各的门路,某种意义上他们已不是真正的庄稼人,而是往更广阔的天地进发。

可想而知,身为庄稼人,会怎样照看保护自己的庄稼。

农人所谓护秋之说,护的不是庄稼的收成,更是农人沉甸甸的希望。

责任重大,半分马虎不得。

秋生当护秋员,是经第七生产队全体社员一致举手表决通过的。

把队里的庄稼交给秋生,没有谁会不放心。

秋生护秋有策略,别人看不见他,他能看见别人,别人以为他不在,其实他时时刻刻都在。

秋生护秋的责任区是一片玉米地,这块地北面有一条河,河水一年三季哗哗流淌,像给寂寞村庄弹奏轻音乐。

地的南面是本生产队的一片谷地,此外东面是路,西面也是路。

这块地除了北面有河作为天然屏障外,其余三面都需要防守,秋生一个人两只眼睛,哪里能面面俱到。

但秋生就是有办法。

他让生产队给他搭了三个马架窝棚,东、南、西三个方向各搭一个。

狡兔三窟,真有人来打玉米主意,想要从三个方向中的一个突破,肯定要掂量掂量护秋人在不在,彼时他们一看马架窝棚,就会先生怯意,打了退堂鼓也未可知。

就算不能,震慑作用至少是有的,虚而实之,实而虚之,秋生要的就是虚虚实实,从虚化实或是从实化虚,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护秋,重在一个秋字,表明这活儿是有时间性的,而且这时间还可以很明确。

拿秋生现在所看管的玉米地来说,最重要的时刻就是玉米吐了红缨、红缨又蔫了之后。

此时的玉米粒定了浆,能掰下来架到火上烧着吃,或是拿菜刀把玉米粒切下来熬粥喝,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怎么吃都好吃。

队长一再叮嘱过秋生,这时候必须精细再精细,眼睛必须灯似的盯着,耳朵必须竖起来听着,是老虎不能打盹的关键时刻。

夜黑人静,秋生立在靠河边的玉米地里静候。

看到“贼”进入玉米地他不跟踪,听见咔嚓咔嚓掰玉米清脆的声音他也无动于衷。

直等到“贼”挎着筐子出了玉米地,秋生一步跨出,时间位置计算得刚刚好,精准地出现在对方面前,低低的声音问话,仿佛怕谁听了去:

停一下,你“偷”了几根?

对方就报数,说偷了5根。

秋生再问,你家几口?

对方再回答,说是5口。

秋生就把手伸进筐里摸着过数,过的数与对方所报一致后,就叮问一句,下次打算什么时候来“偷”?

对方就声音再低一些,说是到万不得已的时候。

秋生这时就会放行,临行不忘嘱咐对方一声,说蹚河过去,莫让人看见。

前一个人离去,后一个人随后摸进来,秋生与应对前一个一般无二,最后放行,叮嘱:蹚河过去,莫让人看见。

“贼”走了之后,秋生就把“贼”偷走玉米的空秧子用镰刀割倒,然后用镰刀斩碎,扔到河水里让河水冲走。

再然后,秋生还要把玉米的茬子用镐刨掉,抖净土,塞在窝棚床铺底下。

做完这一切,秋生会回到窝棚里,翻出他的小笔记本,用手电光照着,把刚刚的事项记录清楚。

记录的内容包括“贼”来“偷”玉米的时间、数量、姓名等等。

这些记下的内容不像日记,倒像某种账本。

笔笔一清二楚,笔笔都可以经得起事后他人查对。

秋生护秋的玉米地是生产队的度命地。

生产队社员年年粮食不够吃,最难熬的时段是每年青黄不接时,如何让大家度过这一困难时期呢?

队长有办法,春季种地时早早打下这块玉米地作为储备,目的就是为社员救急度命,允许社员去“偷”,并且明确规定,每户最多只能允许“偷”两次,每次每口人只能“偷”一根玉米。

为了保证偷玉米工作有序进行,做到人人有份,人人不多份,必须找一个大家都信得过的护秋员,于是就选择了秋生。

秋生不仅踏实靠谱,嘴上还有个铁将军,不会走漏一丝风声。

生产队所有社员就这样年年平安度过饥荒。

护秋结束,队长照例与秋生核实护秋情况,队长把秋生放在窝棚里的玉米茬子勾出来,一一过数,再拿过秋生的笔记本,一一查对。

所有事项清楚,队长就会夸一句,好,下年还是你护秋。

护秋护秋,别人防的都是贼,唯独秋生不同,他护的不是玉米,而是偷玉米的人。

在那困难的时期,生产队就是用这样一种朴素的方式,不仅救了命,还暖了心。

来源:人生边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