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忆散文|1983:洪水中的幸福圩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6 11:22 3

摘要:昨天刚刚“入梅”,阳光还是那般明媚灿烂 ,可今天,这老天爷却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说翻脸就陡然翻脸起来,狂风裹着暴雨、暴雨夹着狂风,天连着地、地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天、两天,三四天、十几天。村口的喇叭不时地播报着今天的天气以及近期的天气预测......

文:王宏生

1983年那个春夏之交,家乡一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水灾,让我记忆铭心刻骨 。

昨天刚刚“入梅”,阳光还是那般明媚灿烂 ,可今天,这老天爷却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说翻脸就陡然翻脸起来,狂风裹着暴雨、暴雨夹着狂风,天连着地、地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天、两天,三四天、十几天。村口的喇叭不时地播报着今天的天气以及近期的天气预测......

门前的新郎川河河水开始猛涨,时有小草垛、树木,甚至桌椅等随滚滚河水从上游飘来。水情告诉我:郎川河上游已出现了严重的水灾,已波及到河道两旁更多的村庄。

农田悉数被淹、水利设施严重被毁,水情就是命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压倒一切!青壮年劳力已全数奔赴圩堤上、涵闸斗门旁,起土、装包、码袋,加固圩堤、日夜巡查,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

大雨还在持续,郎川河水似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翻腾着,泥泞的圩堤上巡防人员的巡查力度和频次不断加强,由于洪水的长时间浸泡,已致圩堤不断出现险情,前方十万火急。

由于受到陡涨的洪水和高水位的持续浸泡双面夹击,1983年6月30日凌晨4时,担负抵御和保护重任的南漪湖大堤被无情的洪水“撕开了一个大大的口子,滔滔洪水迅速涌入圩内,一泻十里......

短短的数十小时内,农田被毁、房倒屋塌,大批的灾民一夜涌现...

险情就是命令!解放军来了、武警官兵来了...人民子弟兵受命第一时间赶赴过来,冲锋舟、摩托艇火速穿梭在灾区各村庄之间,日以继夜地开展灾民生活救助和财产转移。

家乡的这口圩有着一个吉祥的名字,叫"幸福圩”,圩内有两万多的常住人口和拥有近三万亩的农田,沟渠纵横、河汊众多,盛产品质优、数量多的稻虾鱼蟹,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乡镇名"幸福乡”也是选取“幸福”这吉祥两字得来。

......

面对眼前 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幸福圩,经历大集体到分田单干刚刚富裕起来的幸福乡人民无奈地喊出了那句"顺口溜”:奋斗几十年,一夜回从前”。

堵口、复堤、家园重建...幸福人民齐心合力。当年的9月,中小学如期开学,部分主干道路恢复通车,退水田块尽数补种。

一定要让幸福人民安居乐业,一定要让幸福圩堤固若金汤,于是,勤劳而不惧困难的幸福人民发扬“一根扁担、两只泥筐,誓让幸福大堤稳如山”的拼搏精神,拉开了重塑幸福家园、再造幸福天地的帷幕......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年的十月,县委、县政府举全县经济之力,投入资金和物力鼎力支援幸福乡人民,抽调十字、毕桥等七个乡镇万名民工无偿前来支援,对水毁后千疮百孔的幸福圩堤加固和重建,历时两个多月。

如今的幸福圩旱能灌溉涝能排,道路通畅百业兴,村民们由衷地吟唱出了那句"顺口溜"___说幸福、道幸福,幸福人民真幸福,安居乐业福无边,美好生活享不了!

【作者简介】王宏生,1966年3月生,安徽宣城人,打工一族。业余时间喜爱码点字,偶有“成就"被展现,无论成就,执着依旧。

【觉得有共鸣的话,点个爱心,让同频的人看到】

【投稿指南】亲爱的文友们,如果你怀揣着对乡土的眷恋、乡情的炽热、乡愁的感怀,创作了相关原创佳作,欢迎向本号投稿!我们专注于收录饱含乡土韵味、触动心灵的优质稿件。

邮箱:609618366@qq.com。温馨提示:随稿件附上您的作者简介,若能搭配契合主题的精美图片则更佳,这将使您的作品更具感染力。特别强调:稿件务必为原创首发,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均不符合要求。稿费细则:自即日起,每篇稿件所获赞赏金额的 80% 将作为稿费回馈作者,以酬谢您的创作心血;剩余 20% 用于文学社平台的日常运营与维护,确保能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文学交流空间。需注意,若单篇赞赏金额在 10 元以下,暂不发放稿费,稿费结算于每月月底统一进行。

为了让您能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精彩内容、与同好交流切磋,,中文名 “乡土文学公众号”。即刻拿起手机,搜索关注,开启这场文学之旅吧!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来源:亿聪起名乡土文学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