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四位女儿中最美丽、最温柔,也最具“居家气质”的一位。
女大公玛丽亚 与海军军官尼古拉·杰缅科夫
她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四位女儿中最美丽、最温柔,也最具“居家气质”的一位。
1918年夏季,这四位公主均于叶卡捷琳堡被布尔什维克处决。
女大公玛丽亚的一生短暂,未能身披婚纱、踏上红毯,却有幸品尝过真挚纯粹的爱情所带来的喜悦。
在伊帕季耶夫宫度过自己最后一个19岁生日——而这距离她离世仅有两天,她给爱人写了一张告别明信片。
玛申卡(玛丽亚的昵称)与父亲——沙皇尼古拉 二世
玛申卡(玛丽亚的昵称)与父亲——沙皇尼古拉二世。/ 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玛丽亚是尼古拉二世的第三个女儿,亦是父亲最疼爱的孩子。
她成长为温顺柔善的孩童,自幼便以格外惹人疼惜的模样,以及沉稳和善的性格引人注目。
在皇室之中,人们称她为“光之天使”;不过和所有孩子一样,玛丽亚也爱玩耍,尽情享受欢乐。
她的善良心灵向所有人敞开,总让人觉得,这个女孩生活在一个独特的世界里——那里没有丝毫邪恶、阴谋,亦无残酷。
她的父母亦竭力护她远离一切负面事物,对其他子女亦是如此。
皇室众人皆亲昵地称她“玛申卡”,她对妹妹阿纳斯塔西娅与弟弟阿列克谢,有着格外深厚的感情。
在他们面前,玛丽亚总自觉是年长的责任人。
尽管她与弟妹的年龄差距不大,但每当父母与姐姐们外出,将年幼的弟妹托付给保姆照料时,玛丽亚总愿悉心呵护他们。
童年时期的女大公玛丽亚
童年时期的女大公玛丽亚。/ 图片来源:rus.team
玛丽亚是位极富教养且信仰虔诚的少女,她研习《圣经》与数学,精通英语、法语,亦略通德语。
她早年便显露绘画天赋,却不愿加以深造。
她极具同情心,能将他人的感受视作自己的一般去体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3岁的她便与妹妹一同前往医院探望伤兵。
女孩们为士兵们朗读书籍、讲述趣事,还为他们缝制贴身衣物、制作包扎伤口的绷带。
与海军军官尼古拉·杰缅科夫的邂逅
尼古拉·杰缅科夫(最左侧)在疗养院入口迎接 诸位女大公
尼古拉·杰缅科夫(最左侧)在疗养院入口迎接诸位女大公。/ 图片来源:pinterest.com
沙皇尼古拉二世极爱军装,即便在家中也常穿着;
而年幼的玛丽亚对父亲有着格外深厚的依恋,因此在她尚年幼之时,便曾坦言只愿嫁给军人。
14岁那年,她确实邂逅了皇家海军军官尼古拉·杰缅科夫——此人便是她的初恋,亦是她此生最后的挚爱。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杰缅科夫所在的部队进驻利瓦季亚,负责护卫在当地避暑的皇室成员。
当玛丽亚第一次见到这位身材挺拔的年轻军官——他有着沥青般乌黑的发丝,眼眸同样深邃,却满含善意——她心中暗道:“就是他了。”
尼古拉不仅自身优秀,待人接物亦十分亲和;
尽管两人相差14岁,他与玛丽亚之间仍缔结了温暖的友谊。
他们常相伴度日,时常二人同游花园、闲谈,或是打网球、玩台球;
有时沙皇本人亦会加入其中。
女大公玛丽亚
玛丽亚在日记中称尼古拉为“我的灵魂知己”,并写下了自己对他的温柔情愫。
玛丽亚对杰缅科夫的心意,终究没能逃过亲近之人的目光。
姐妹们开始拿她打趣,只因尼古拉身材敦实,便只叫他“玛丽亚的小胖墩”。
可她毫不在意,亦不掩饰自己的感情——这份情愫正随日俱增。
尼古拉·杰缅科夫:医院与舰上时光
这位性情和善的军官很得沙皇青睐
——他忠实履行护卫沙皇子女的职责,对年幼的皇储阿列克谢亦关怀备至,阿列克谢患病时,他还常抱着这位皇子在宫殿内走动。
沙皇对女儿的这份依恋持默许态度,却从未想过将尼古拉·杰缅科夫视作女儿未来的夫婿。
沙皇认为,玛丽亚年纪尚幼,还未到认真考虑婚嫁之事的年纪,这份孩童式的情愫终将随岁月淡去。
可当玛丽亚表明想嫁给杰缅科夫的心意,还玩笑般地在给父亲的信上署名“杰缅科娃夫人”时,沙皇面露忧色,当即下令将这位军官调往前线。
年轻的玛丽亚竟未曾猜到父亲此举的真正缘由。
在他奔赴前线前,玛丽亚为心上人准备了一份礼物——一件亲手绣成的精美衬衫。
他们在海边告别,耳畔是海鸥的啼鸣,二人相约要常给彼此写信。
可不知为何,玛丽亚轻声吐出“永别了”三字,久久凝望那艘驶向远方的船。
当天,她便给父亲写信,倾诉心中的预感——她觉得自己再也见不到尼古拉了。
爱人寄来的告别明信片
女大公玛丽亚的告别明信片。/ 图片来源:saltkrakan.livejournal.com
女大公玛丽亚的预感并非无稽之谈,她确实再也没能与爱人相见。
不过在分离的日子里,二人始终保持书信往来、互赠照片,玛丽亚甚至还几次拨通杰缅科夫的电话与他交谈。
一年半后,革命爆发。
无人知晓杰缅科夫在革命中历经了什么、身处何方,可罗曼诺夫皇室的悲惨时刻已然降临。
在被流放至坦波夫并遭监禁期间,玛丽亚设法将最后一张告别明信片寄给了心上人。
一名守卫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向她伸出了援手。
在这封最后的信中,她祝尼古拉“命名日”安康,并诉说了自己苦难的生活。
明信片上画着皇室流放期间居住的宅邸、女大公们在守卫看管下散步的铁栏庭院,以及她们常坐的阳台
——她们总在此回忆往昔无忧无虑、欢愉自在的时光。
这是女大公玛丽亚致爱人的告别信,紧随其后的,便是她的死讯。
杰缅科夫多年供职的场所
革命结束后,尼古拉·杰缅科夫移民前往法国。
在巴黎,他在一家俄国餐厅谋得餐厅领班一职。
这家餐厅汇聚了富有的俄国移民群体,席间不仅有俄国管弦乐队演奏、吉普赛人献唱,还有维尔京斯基、普列维茨卡娅等俄国香颂界的传奇人物登台演出。
这位前皇室近臣,本身又兼具亲和力、口才与组织才能,很得这家餐厅的器重,此后便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工作至生命终结。
可对这位被迫在异国他乡谋生的前皇家海军军官而言,这份工作却让他倍感屈辱。
多年间,他创办了多个公益组织:有的聚焦海军相关主题事业,有的旨在缅怀尼古拉二世皇帝;
他还为贫困的前海军士兵组织募捐、提供免费餐食,为有需要的人举办慈善音乐会,同时出版了关于罗曼诺夫皇室一家的多本回忆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自己工作的餐厅中藏匿法国抵抗运动成员;
战后,他所在的餐厅里也时常响起俄国歌曲。
杰缅科夫终生未娶,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对在俄国生活岁月的追忆。
没人知道他是否常想起玛丽亚女大公,但他终生珍藏着那件玛丽亚为他绣制的衬衫,直至1950年临终前,才将其交给美国历史学家,纳入对方的博物馆藏品。
后来这件遗物重返祖国,如今收藏在俄罗斯的一家博物馆中。
与它一同陈列的,还有玛丽亚女大公亲笔的那张告别明信片,以及一系列记录罗曼诺夫皇室最后岁月的珍稀照片。
图文:俄罗斯网站
作者:文化学(账号)
译者:黄大林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