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这百年来的命运,说起来就像一本惊心动魄的小说——只不过,翻开第一页,你就能闻到来自邻国的血和泪。你有没有想过,那个在世界地图右上角安安静静的岛国,究竟是靠什么一跃成了亚洲耀眼的“强国”?甲午海战后那一大笔赔款,究竟流进了谁的腰包,又点燃了怎样的野心?很多人
日本这百年来的命运,说起来就像一本惊心动魄的小说——只不过,翻开第一页,你就能闻到来自邻国的血和泪。你有没有想过,那个在世界地图右上角安安静静的岛国,究竟是靠什么一跃成了亚洲耀眼的“强国”?甲午海战后那一大笔赔款,究竟流进了谁的腰包,又点燃了怎样的野心?很多人只记得南京路上的日军刺刀,却没细想过,这刀子的寒光,是用谁的银子磨亮的。
当年,清政府站在风雨飘摇的甲板上,被日本人用大炮逼进了绝境。赔款,白银,两亿七千万两,别说当时的老百姓,连官员都未必见过这么多银锭。后来为了填补“亏空”,四千万两又摊到头上。你说这些钱,就像家里本该留给孩子读书吃饭的积蓄,被蛮横的邻居一夜间卷走——愤怒也好、不甘也好,生活还得继续。而日本人拿着这些“横财”,却如鱼得水。不光添置洋枪洋炮,修铁路、造战舰,连老师、校舍都焕然一新。说他们是“喝着中国的血长大”,真不冤。
你要是那会儿趴在日本某间新式教室的窗外看,能听见洋文教员在吼着科学、历史、军律,下面一双双小眼睛开始和世界接轨。咱中国那头呢?还在背八股、搭草棚。就这么几笔赔款,铺出了一条日本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从零到一,几十年工夫,日本成了唯一天上地下亚洲发达的那一个。历史课本上写着崛起,其实背后满是令人咬牙的耻辱。
但你别以为日本在那时已经“高端大气”,其实,他们不过是把自己打扮得像欧美国家。骨子里还是军人说了算,老百姓和女人顶多是陪衬罢了。真正能做主的,是那些穿着制服、腰间别刀的军官。直到二战末,日本被美国修理得服服帖帖,民众才终于获得和世界同步的“权利”。很多日本人今天还把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当恩人念叨,这多少带点奇特的“谢主隆恩”的意味。
说起来,当初如果日本没有一江之隔,没有大海这道天然护城河,恐怕早就被中国几个朝代轮流进贡收编,像朝鲜一样变成“省份”。但偏偏,这海水给他们争取了喘息的机会,也养成了一种小国向强者“看齐”的本事。谁强就跟谁,谁弱就踩谁。历史书上讲日本入侵中国,其实早在唐朝、明朝、清朝时,日本都捣过乱,头两回没成功,最后却搭上了清末的末班车,一下子变脸成了东亚恶狼。被欺凌的,是中国。落井下石的,是日本。
这些历史的结还没松开刺痛呢,日本人学会了“怎么向强国学”;或者说,怎么悄悄地爬到老师头上,踹老师一脚。咱们中国老百姓一辈子都记得“国耻”,可日本那边儿,这种“敬强欺弱”的事,俨然成了习性。看见有油水、有门路,就往里钻,就是那点“野心”,跟嗜血的赌徒一样,什么时候止得住呢?
到了甲午海战后,日本忽然变身,变成了全亚洲唯一被“西方爸爸”认定、拉升的优等生。你要说那时候的日本多文明、多高科技,其实远不如想象。他们更多是当英美的“原料加工厂”,替他们做好军火、给他们当地缘棋子。英国需要防着俄国,美国要压着中国,日本这时候就像家里小表弟,有时候被宠着,有时候做苦工,一切看老大们心情。
可时间一长,日本也憋出毛病了。二战前,经济上不去,危机压顶,西方国家都有自己的难过,德国那边风声水起。日本,这只嗅觉敏锐的狗子,立马倒向新崛起的德国;趁英美还在忙自家烂摊子,东南亚、南洋岛屿,都成了日本人的盘中餐。连老美那点利益,也被抢得直哆嗦。只是日本再折腾,也就是个小型胃袋,狼吞虎咽,最后虚脱瘫倒,自己给撑死了。
再后来,盟军登陆,东京投降——日本不是被征服了,而是被重塑了。从社会、教育、政治,通通洗牌。美国人砍了武士刀,换成了薯片和牛排,直接把“日本的性子”阉割了个七七八八。那边日本人表面感恩,心里五味杂陈,“憋屈”两个字怕是写在基因里。美国人倒挺警惕,戒心大过中国。双方闹起别扭,一纸条约放着,别说武器反击,就是擦肩也不准主动。我总觉得,美国对日本的防范,那个劲儿就像怕老婆再出一次轨——哪怕自己一天到晚家暴,也绝不放松一点点戒心。
日本自己呢,总想“正常”,总觉得被美国牵着鼻子丢人。你说他们想摆脱美国重压,其实真脱了,历史的那点“小宇宙”又要爆炸。小算盘打打,最好恢复成独立大国,甚至做世界老三。可谁心里都明白,日本这种正常化,说白了就是给自己加把刀,加个“敢于捣乱”的标签。要真放手,他们还真不见得消停。
站在世界舞台上,日本现在有点尴尬。这张牌,成了东西方都不放心的那一张。美国还想用它遏制中国,但真有什么风吹草动,自己也第一个防着。中国呢,不会让狼进自家院子,更不会拉着这个“白眼狼”当马仔。日本的地位,不高不低,谁都拿来当工具,就是没人真心接纳。时局一变,谁都可能把它“扔桌子底下”。
总有人猜,日本将来还想再“东山再起”。但说实话,日本的命运大多不是自己造的,是两个巨人之间随时拉扯、交易的结果。美国和中国分歧再大,对待日本时默契倒十足。你想,日本沾谁都得挨谁敲,谁强大就拜谁,谁衰弱就踩谁,历史上亨廷顿其实早看穿了。不管是谁赢,输的终归不会是中美,最有可能的,是棋子就这样被下掉。
说到这里,我总感慨,历史无非是一场不断重演的剧。主人公有时候以为自己能主宰命运,其实台上台下的剧本早写好了。日本到底能不能做回自己?它到底会不会在意外的“剧变”中搏得一线生机?还是说,最终还是回到那个无主无依、被人随手拿起又丢下的位置?
人生如戏,历史也如戏。至于结局——谁能说得准呢?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