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显中轴新城气质!龙华“3+10”工作体系绘就城市管理新图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6 09:55 4

摘要:龙华的大街小巷,处处跃动着鲜活的气息:晨光微露,环卫工人推着清扫车穿梭在每条街巷,等市民出门时,眼前已是清清爽爽的路;日头渐高时,绿化工人仔细修去行道树的杂枝,给花坛补栽新苗,用巧手装点城市,让美景在四季流转;华灯初上,规范整洁的夜市摊位在指定区域有序排列,城

龙华的大街小巷,处处跃动着鲜活的气息:晨光微露,环卫工人推着清扫车穿梭在每条街巷,等市民出门时,眼前已是清清爽爽的路;日头渐高时,绿化工人仔细修去行道树的杂枝,给花坛补栽新苗,用巧手装点城市,让美景在四季流转;华灯初上,规范整洁的夜市摊位在指定区域有序排列,城管人员巡走在摊位间,轻声提醒“留些过道”,热闹的经营里透着规整——这抹藏在烟火气里的精致,是龙华区用“绣花”功夫,以精细治理“管”出城市好“气质”的生动注脚。

作为深圳中轴新城,这里既承载着都市核心的发展雄心,也装着百万市民对宜居生活的朴素期待,如何在高密度城区的治理考卷上答出“国际范”与“烟火气”的双重高分?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给出的答案,藏在“3+10”工作体系的每一处细节里。

面对超高密度城区治理难题,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探索打造城市管理“3+10”工作体系,以“服务为先、科技赋能、内驱提升、多元共治”为核心,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综合执法改革、城管队伍形象重塑三大计划,开展城市管理十大行动,推动龙华高品质现代化城区建设。

品质提升有“心”

以“加减乘除”四法筑牢宜居基底

在电动自行车乱停放治理的“城市考题”前,8月18日,龙华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率先破题——在全市首推“AI 3D建模技术+分类分级治理”新模式,以试点带动全域构建长效治理机制,这条“科技支撑、规则引领、精准治理”的新路径,不仅破解了高密度城区的治理难题,更折射出龙华以精细治理撬动城市品质跃升的深层逻辑。

正如这一治理实践所展现的,城市品质是民生福祉的直接载体,龙华区将城市品质提升计划作为“3+10”体系的核心抓手,锚定“都市核心”建设目标,以“加、减、乘、除”四法做活“理、栽、绣、裁”四篇文章,用小切口推动城市面貌与功能的大提升。

北站中心公园公厕设施全面提质升级。

“理”清民生短板,让宜居更有质感。聚焦基础设施薄弱环节,龙华区精准发力:持续深化“厕所革命”,完成北站中心公园等7座公厕建设提升,通过设置母婴室、提高女性厕位占比等人性化设施,提升群众如厕体验;推动环卫作业智能化,完成8个试点片区建设,成功打造观湖街道世纪广场智能集群作业场景,为环卫精细化管理注入科技动能。垃圾分类成效亮眼,知晓率98.6%、参与率98%,回收利用率突破52%,首创“空杯减塑”“执法直播”“龙小芬IP”三大特色品牌,成为全市垃圾分类先行示范标杆。

红山文化公园携特色底蕴建成开放。

“栽”植文化内核,激活提升内驱力。聚焦“百千万工程”,围绕“山海连城”绿美龙华目标,红山文化公园、华容路街心公园等已完工建成,重点推进鹭湖公园、南园公园(二期)建设,加快推进北站-亚寄山步道、白石龙步道等4条步道建设,打造“高颜值最深圳Citywalk新城景”精品线。以“公园+场景+服务”为抓手,深入挖掘全区公园亮点花景,打造公园文化活动新品牌,丰富市民多样化的游园体验。全年开展公园绿道欢乐跑等各类文化活动100余场、自然教育活动50余场,并优化配套服务,让公园成为市民休闲与文化传承的载体。

“绣”出精致细节,彰显国际风范。围绕“十五运”全面推进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等“十大行动计划”,以“一站点、三场馆、两酒店”为核心,重点加速城市品质升级。通过布设主题装置、小品景观等精细举措,让赛事氛围充盈城市角落,让“国际范”融入日常肌理。

“裁”减冗余增绿颜,绘就绿美龙华。实施绿化行动,增种树木约1万株,新增立体绿化1.8万平方米,全域推进簕杜鹃景观打造,让绿色成为城市主色调。智慧城管整合8个信息化项目,汇聚6.4万路视频资源,创新巡查机制处置3.5万处问题。

综合执法有“度”

构建共建共管共治共享格局

执法是城市治理的“手术刀”,既需精准发力,也需温度落地。龙华区探索构建“理念革新、数字支撑、服务优化、流程再造、形象重塑”的综合执法体系,推动形成“社会协同、物业尽责、居民参与、媒体赋能”的共建共管共治共享格局。

运用世界前沿AI 3D建模技术治理电动自行车乱停放问题。

数智治理再创深圳速度。以“数智治理”为引擎,深化市、区、街道数据融合,进一步拓展智慧城管平台的应用深度,聚焦十五运会重点场所实现市容问题快速定位与处理。依托数字孪生平台,引入AI 3D建模技术,一个月开发完成电动自行车实体建模和对比系统,精准识别城市顽疾,让执法更精准,再创深圳速度。

柔性执法添温度。围绕十五运会督导整治,班子成员带队一线攻坚,定期直插重点区域、问题易发多发点位一线,深入开展城市环境面貌督导问题专项整治。整治“两乱”,创新“联合整治+错峰执法+网格管理”机制,出动执法人员10520人次,实现共享电动自行车“动态清零”;设48个摊贩疏导点,占道经营诉求量降28.4%。累计清理乱象超11万宗,新增1.1万余个停车位,兼顾秩序与民生。

多元参与聚合力。推动治理力量从“单一主体”向“多元协同”转变:完成违建治理55.31万平方米,年度任务完成率64.5%;实现“城市管家”服务全覆盖,凝聚多方治理合力,精准链接辖区基层治理,助力城中村环境面貌提升;全年开展148场志愿服务活动,让“人人参与治理”从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

队伍形象有“新”

以IP与互动传递城管温度

“他们的‘管’从来不是刁难,而是服务;不是对立,而是守护。”“城管真心值得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近日,一篇《这份“得罪人”的工作,到底谁在做?》文章在龙华人的朋友圈悄然刷屏,网友们字里行间的真情留言,正是龙华区重塑城管队伍形象踏出的扎实第一步。

城市治理的成效,既需实干托底,也需共识凝聚。针对社会对城管工作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龙华区计划通过IP打造、媒体联动等多元方式,加强城管形象综合营销,让“城管温度”走进市民心里。一方面,将通过系统化视觉设计与文化包装,塑造出高辨识度的城管系列IP,让市民对城管工作从“抽象认知”转向“具象认同”。另一方面,将联动媒体讲好城管故事,通过镜头记录城管队伍日常暖心细节,让龙华城管故事走向全国。

从城市品质的“精雕细琢”到队伍形象的“焕新升级”,从智慧城管的“科技助力”到柔性执法的“温情落地”,龙华区以“绣花”功夫将城市管理“施工图”化为市民可感知可触及的“实景画”。

如今,行走龙华,洁净的道路延展至远方,街角公园草木葱茏,社区公厕整洁便利,休闲绿道串起绿色慢生活,“中轴新城”的城市管理,正以“3+10”体系为抓手,让宜居宜游成为最鲜明的城市气质。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丁小梅 通讯员 林金霞 文/图

编辑 汪文成

来源:宝安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