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秋时节,在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的晋祠爱农农场里,绿白相间的冰淇淋甜瓜挂满枝头,即将迎来采摘季。新农人张屹炫正忙着照料这些冰淇淋甜瓜,除草、浇水、授粉、剪枝……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初秋时节,在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的晋祠爱农农场里,绿白相间的冰淇淋甜瓜挂满枝头,即将迎来采摘季。新农人张屹炫正忙着照料这些冰淇淋甜瓜,除草、浇水、授粉、剪枝……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跨界当起新农人
2004年出生的张屹炫,毕业于山西省体育学院。今年6月前,他的生活还围绕着体育训练和桨板教学,每天在晋阳湖教游客玩桨板,享受着户外运动的自由。一次偶然的机会,晋祠爱农农场的负责人邓万杰找到他,鼓励他尝试种植冰淇淋甜瓜,让他的人生发生了转变。
“完全是个农业小白。”张屹炫笑着说。尽管他从未种过地,但农场创新的“农户合伙人”模式让他动了心:免租金提供大棚、统一提供瓜苗、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产品高于行情价保底回收。这意味着,即使完全没有经验,也能在农场的支持下创业。
“当时看到大棚里杂草丛生,心里顿时犯了难。”张屹炫回忆道。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看到别人能种出好瓜,便决定试一试。
种植甜瓜并非一帆风顺。7月下旬的一场暴雨,让张屹炫的创业之路遭遇了第一次重大考验。
“雨下了一天一夜,大棚里的积水漫到了小腿,可瓜苗才及膝高,结果全被淹了。”张屹炫说,看着辛苦培育的秧苗泡在水里,他一度以为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但他没有放弃,在园区的帮助下,立刻抽水,同时利用大棚的智能控制系统调节通风、降低湿度。经过紧急抢救,瓜苗竟奇迹般地全部存活。
“那几天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当看到苗子都活过来时,心里特别有成就感,这或许是老天的眷顾吧。”这次经历让张屹炫深刻体会到农业的不易,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种植的决心,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多元化种植促增收
为了种好甜瓜,张屹炫几乎每天都在大棚里。他的日常作息也变得极其规律:5点起床,进棚干活,剪枝、除草、观察甜瓜长势;12点吃饭休息;16点继续进棚,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刚开始连剪枝都不会,都是技术员手把手教。”张屹炫说。如今,他已经掌握了甜瓜种植的关键技术,比如如何控制水肥、如何防止芦苇争夺养分等。
农场采用防草布覆盖+滴灌技术,既能抑制杂草生长,又能精准控制甜瓜的水肥需求。“由于甜瓜根系浅,浇水必须少量多次,否则水分容易被芦苇发达的根系抢走,影响甜瓜生长。”技术员邓云龙介绍道。
在邓云龙的指导下,第一批甜瓜已经进入成熟期,预计10天后就可以采收;第二批甜瓜在第一批生长20天后授粉,目前已有核桃大小,30天后可成熟。“这样,一个棚一年能收3茬,两个棚预计年产甜瓜3万多斤。按照市场行情,年收入预计有6至7万元。投入5000元,就能赚六七万元,这可比打工强多了。”望着缀满枝头的甜瓜,张屹炫笑在眉头,甜在心头。
可观的前景,让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桨板教练的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农业大棚种植中。他计划明年再包2个棚,将种植规模扩大到4个棚,年收入有望突破14万元;同时尝试种植草莓、西瓜等新品种,探索多样化经营;并通过直播带货打开销路,让更多人了解发现他亲手种植的农产品。
“看着自己种的甜瓜一天天长大,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心里特别满足。”张屹炫脸上满是成就感,“以前觉得种地又苦又累,现在发现现代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模式,而是融合了技术、管理和市场思维的‘新赛道’,能带来更多惊喜。”
从体育生到新农人,张屹炫的创业之路才刚刚开始。在他看来,跨越城市乡村,不管前路是荆棘亦或是坦途,趁年轻,去奔赴。(本报记者 陈彤)
来源:山西青年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