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喊你别当中小学老师?以前的“铁饭碗”,现在藏着3个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6 08:54 1

摘要:教育部说,2025年新生儿可能跌破900万,比2017年高峰时少了快一半。这意味着未来十年,中小学学生只会越来越少。北京海淀2025年小学新生少了3000人,杭州某区一年级直接少了74个班,连乡镇学校都因为没人上学,只能合并。北师大更预测,到2035年可能有1

最近张雪峰的一句话,把教育圈搅得挺热闹。直播里他对着学汉语言文学的女生,几乎是求着说:“我替你们当地学生求你了,别去当老师!”

这话一出来,好多人懵了——以前教师可是“铁饭碗”啊,怎么现在成了张雪峰口中的“坑”?其实他不是瞎劝,背后是教育行业真的在变天。

最核心的问题是:孩子少了,老师要“过剩”了。

教育部说,2025年新生儿可能跌破900万,比2017年高峰时少了快一半。这意味着未来十年,中小学学生只会越来越少。北京海淀2025年小学新生少了3000人,杭州某区一年级直接少了74个班,连乡镇学校都因为没人上学,只能合并。北师大更预测,到2035年可能有150万小学老师、37万初中老师要面临下岗。

除了学生少,还有三个信号更让人慌:

1. 编制不再是“保险箱”:以前考上编制就稳了,现在不一样。北京丰台、贵阳这些地方,老师考核不合格就调岗甚至辞退,不是干到退休就行。

2. 主科老师太多,缺的是“偏科”老师: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一抓一大把,想找个体育、美术、科学老师却很难,学主科的想当老师,竞争特别大。

3. 想往上走太难:比如免费师范生,虽然给编制,但要在偏远乡镇待6年,之后想调去好学校、评职称,路子特别窄。

张雪峰的话能火,是因为好多老师真的在受委屈,总结下来就是三件事:太累、钱少、没尊严。

1. 累到没时间教书:从老师变成“全能工

“双减”之后,老师更忙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调查显示,88.7%的老师觉得负担变重,几乎所有老师每天上班超8小时,还有9.3%的人要干12小时以上。

要管课后服务,要秒回家长消息,要填各种行政表格,还要准备职称评审——真正上课的时间反而少了。有老师自嘲“教学成了副业”,甚至2025年温州有个49岁的语文老师,直接累倒在教室里,再也没起来。

2. 工资差得离谱:有人年入40万,有人不到8万

老师的工资,地域差能差出“冰火两重天”。深圳中学老师一年能拿40万,可中西部县城的老师,一年可能都不到8万。

就算在一个城市,编内编外也差很多:一线城市公立小学,编外老师一个月才4000块,编内的却能拿1.2万以上。更气人的是,“老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这句话,在不少地方只是口号,绩效拖着不发、福利缩水都是常事。

3. 尊严越来越少:从“老师”变成“背锅侠”

现在当老师,真的“动辄得咎”。家长群里要秒回消息,不然就被抱怨;网上只要有一个老师出错,所有人都盯着整个群体骂;学生有心理问题,最先被指责的也是老师。

有县城老师无奈说:“家长把我们当保姆,学生把我们当仇人,社会把我们当‘背锅侠’。”更离谱的是,2025年有个地方搞教师满意度调查,学校居然让家长把“不满意”改成“满意”,想想都觉得心酸。

虽然问题多,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当老师,关键是要找对方法。

国家已经在帮老师了:2025年两会出了不少好政策,教龄津贴涨了8倍,课后服务能算进职称评审,还专门给老师建了心理支持系统。山东平阴县更贴心,53岁以上的女老师不想上课,可以转去做教辅,工资一分不少。

如果个人想当老师,张雪峰给了三个实在建议:

1. 别乱选“定向岗”:免费师范生、优师计划虽然给编制,但要在偏远地方待6年,职业自由很低,除非你是真的喜欢乡村教育,不然别轻易选。

2. 多学技能,让自己“不可替代”:比如考个心理健康证、生涯规划证,变成“一专多能”的老师。有个英语老师,后来学了编程,变成“英语+编程”双师,工资直接涨了30%。

3. 选对地方和学校:优先去人口多的城市,或者口碑好的学校,别去学生越来越少的“夕阳学校”。张雪峰特别提醒:“学校好不好比地方重要,地级市排名靠后的初中,还不如县城最好的小学。”

最后说句实在话:老师不是不行了,是要“变”了

张雪峰不是真的不让大家当老师,而是提醒大家:现在的教师职业,早就不是以前的“铁饭碗”了,它在慢慢变样。

以后老师的工资,会更看工龄和教学成绩,而不是只看职称——北京已经试点,教龄满30年的中级老师,能直接破格评正高;老师也能多赚钱,比如跨学段教书、和企业合作,甚至有人在抖音讲中考题,一年赚了20万;老师的角色也在变,不再是只教知识,而是帮学生规划人生的“导师”,上海有中学搞“导师制”,老师做生涯规划还能拿额外奖励。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老师的价值从来没消失,只是现在当老师,不能再想着“一劳永逸”了。

张雪峰的话更像个提醒:真正的“铁饭碗”,不是编制,而是你自己有本事、能跟上变化。如果真的喜欢教育,选对路、不断学,照样能当一个好老师。

来源:迪博爱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