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人IP最大的坑,竟然是“太努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5 19:31 2

摘要:真正的个人IP,不是你发了多少条内容,而是你能否用一套清晰的逻辑,把自己变成用户手机里一个“熟悉的、喜欢的活人”。

天天熬夜剪视频、发笔记,粉丝却不见涨?你可能没想通一件事:现在大家缺的不是内容,而是值得信任的“人”

真正的个人IP,不是你发了多少条内容,而是你能否用一套清晰的逻辑,把自己变成用户手机里一个“熟悉的、喜欢的活人”。

怎么做到?这5个核心动作,比日更更重要:

1. 先找魂:你想成为谁的“自己人”?

价值观不是你写在简介里的一句话,而是你所有内容里隐藏的“情绪身份”。

就像“江小白”,它真的靠酒质碾压巨头吗?不是。它靠的是瓶身上那些“生活很简单”的文案,替很多年轻人说出了他们的孤独和情绪,成了他们的“自己人”。你的第一步: 别想内容,先想立场。你是“奋斗逆袭”的代表?还是“反卷生活”的玩家?先让你自己,成为一群人的代言人。

2. 再做人:忘掉“博主”,当好“网友”

用户天生反感机构号。他们愿意信任的,是另一个有温度、有情绪的真人。

想想雷军,为什么他的人设和“小米性价比”那么贴合?因为他开发布会穿牛仔裤,说话带口音,会自嘲。这种“不完美”的真诚,恰恰完美传递了“我没把钱花在包装上,都给你实惠了”的信息。你需要做的: 敢于暴露无伤大雅的小缺点、分享真实的小失败、用聊天式的口语表达。真实感,是信任感的基石。

3. 造记忆点:给用户一个“记住你的理由”

信息过载,用户需要你主动提供一个清晰的“记忆钩子”。

就像耐克的勾子和“Just Do It”,你看一眼就知道它代表行动和拼搏,根本不需要看logo旁的英文。你的任务: 设计一个你的专属符号。可以是一句口头禅(比如Papi酱的“我是papi酱,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一个固定的封面模板、一个标志性的结尾动作。重复它,直到用户形成肌肉记忆。

4. 铺内容网:别守着一个平台发一种内容

单打一的内容,就像只卖一种菜,客人很容易吃腻。

看“故宫淘宝”,它一边做深度的文物历史内容,一边用“朕就是这样汉子”的胶带、折扇这种搞笑周边打破严肃感。但内核始终没变:传统文化可以很年轻、很有趣。你的策略: 把你的核心观点,变成不同形态的内容。深度观点写公众号、轻松日常发小红书、实时互动去直播……让同一个价值观,从不同维度触达用户。

5. 开门迎客:让用户进来“帮你一起建”

最高明的运营,是让用户从“观众”变成“共建者”,他们投入越多,就越舍不得离开。

小米最早的成功,就是靠“为发烧而生”,吸引了一群极客用户一起评测产品、甚至改进MIUI系统。这些用户产出的内容,比官方广告可信100倍。你可以试试: 发起话题征集、邀请用户投稿案例、让粉丝帮你给产品起名字。让他们从“看你演”变成“一起玩”。

最后总结一句:

持久赚钱的IP,核心不是“内容”,而是“信任”。
它不需要你完美无缺,但需要你始终如一;不需要你天天硬更,但需要你持续提供价值。

忘掉“内容机器人”的身份,先成为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活人——这才是所有运营动作不会跑偏的根本。

来源:品鉴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