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藏之地”,从1万两黄金到30万斤铜钱,至今仍未挖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5 18:05 2

摘要:西塞山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城区东部长江南岸,海拔176.5米。这里不仅风景秀丽,更是一处被誉为“宝藏之地”的神秘区域。

中国的长江之滨,有一座看似普通的山峦,却隐藏着无数的秘密。

西塞山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城区东部长江南岸,海拔176.5米。这里不仅风景秀丽,更是一处被誉为“宝藏之地”的神秘区域。

历史上,西塞山曾六次出土大量宝藏,包括金窖、钱窖和银锭,每一次发现都引发轰动。

本文配图仅供参考

从南宋之后,西塞山就在民间传说里,拥有“九大窖藏”,而历史也证明确实如此。

据《定陵注略》记载,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一位叫徐鼐的村民在西塞山南宋名将吕文德的旧宅中,发现了1万多两黄金。

36年后的崇祯七年,当地人在第一次发现地几步之外又找到了一个钱窖,里面装满了古钱币,《大冶县志》记载:“得钱一窟,方中丈余皆满”。

乾隆八年(1743年),西塞山地区发生瘟疫。一对贫穷夫妇在挖坑埋葬病死的孩子时,竟意外挖出了大量古钱币。

他们悄悄运回家,结果两间破茅屋都塞满了铜钱。消息传开后,附近居民纷纷前来挖宝,甚至有人因争夺钱币而发生殴斗致人死亡。

这次挖出了多少?《蕖村笔谈》里没有说具体数目,但用了一句“坎土二三里”来形容,也就是说钱币铺满了几里路,挖了好几个月!

到了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日军占据时期,中国军队在西塞山修筑工事时又挖出一处钱窖。可惜这批文物被日军用大船运走,下落不明。

1955年,当地兴建大冶钢厂,工人在取土过程中挖出一个黄釉大陶缸,里面装有292块宋代银锭,总重超过270斤。

1967年11月。当时一群民工利用长江枯水期加固堤坝,一位民工用铁锨取土时,无意间挖出了几枚铜钱。

随着继续挖掘,地下的铜钱越挖越多,从零星几枚到成堆出现。跟聚宝盆似的,不断往外“喷涌而出”,最后整个地下似乎都是铜钱!

经过考古人员发掘,这批钱币堆高约1.4米,长6.8米,宽3米,总重量22万斤。

这还没结束,在发掘过程中,又整理了大量周边的散钱,最后统计总重量约155吨,除掉杂质重量,光钱币就足足30万斤之巨!

其中以宋代铜钱为主,占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还包括汉朝的五铢钱、唐朝的开元通宝,甚至辽金政权的铜钱。

据考古资料记载,这批钱币的出土状态十分完美,朱砂、翠绿、深红、满蓝、铁黑、土黄等色泽,某些钱币还有金色小颗粒(疑似鎏金)。

皆饱满丰富,如果能保存到现在,那可让“品相派”欣喜若狂了。

可惜,在特殊年代没留住!

考古人员本想低调处理,但这批钱币运回去的时候(当时放在黄石市华新水泥厂),装满了足足62辆卡车!怎么可能低调得起来嘛,很快就被人发现了。

首先是自称“废品收购站”的工作人员,带着介绍信找来,想全部回收被拒绝。黄石市文教局还写了详细的考古报告,逐级向上呈报。

期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化局还有湖北省博物馆都过来,挑选了一些样本带回去研究。

然而在特殊年代,保生产比保铜钱重要!到了1970年3月,以“缺铜”为由,这批铜钱被运到汉口扬子江冶炼厂。

30万斤铜钱,悉数化为铜水......

2021年,西塞山区风波港村的一处工地上,又挖出了一万多枚铜钱,这还只是“小发现”。和西塞山的“九大窖藏”比起来,只能算九牛一毛。

目前有记载的已经有六次大发现,也就是说和张献忠宝藏一样,民间传说如果都是真的,那至少有三个大窖藏还没发现,至今仍未挖完。

不要动歪心思哦,当地已经严格保护起来,这未发现的宝藏,就让它们继续沉睡下去吧。

为何西塞山下埋藏如此多的宝藏?专家们提出了几种可能。

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是南宋名将吕文德家族的财产。吕文德抵抗蒙古军队三十多年,官至卫国公。他生前驻守湖北,在西塞山下建有宅邸。前两次宝藏发现正是在吕文德宅邸旧址上。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是南宋时期的军库储藏。西塞山地处长江险要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军队可能在此设立军库,存放军费。在元军南下威胁时,将这些财宝埋入地下。

据估算,西塞山六次窖藏出土的钱币总重量超过百万斤,即使吕文德这样的高官,也难以集聚如此众多的财产,因此军库之说可能更接近真相。

如今游客们登临美景,不仅是为了欣赏“西塞山前白鹭飞”的美景,也许还会想象,自己脚下是否也埋藏着尚未发现的宝藏。

来源:收藏大视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