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药房待了快十年,每天都能碰见捂着脚踝来买秋水仙碱的老熟客。上周有个大叔特别懊恼,说自己明明忌了海鲜啤酒,痛风还是犯了,细问才知道,他连着三天顿顿喝香菇鸡汤,还配着焯水菠菜蘸麻酱。
在药房待了快十年,每天都能碰见捂着脚踝来买秋水仙碱的老熟客。上周有个大叔特别懊恼,说自己明明忌了海鲜啤酒,痛风还是犯了,细问才知道,他连着三天顿顿喝香菇鸡汤,还配着焯水菠菜蘸麻酱。
我发现很多痛风病友都有个误区:觉得肉不能多吃,蔬菜随便造。其实门诊药师常提醒,有些蔬菜的嘌呤含量真不低。
就像干香菇,每百克嘌呤能到214毫克,泡发后虽然会降,但熬成浓汤还是得小心。那位大叔后来笑着说,现在家里煲汤只敢放两三朵香菇,还得提前用清水泡三遍。
然后是芦笋,这几年健身圈把它吹成“超级食物”,我见过不少痛风患者跟风吃。但上周有个小伙子拿着体检报告来找我,说自己每天烤芦笋当主食,尿酸反倒从400升到580。其实芦笋的嘌呤含量在蔬菜里算“优等生”,但架不住有人一次吃半斤,积少成多照样出问题。
最让人意外的是黄豆芽。有个开餐馆的大哥,痛风刚好就天天炒黄豆芽下酒,结果疼得半夜来药房买止痛药。其实黄豆发成芽后,嘌呤会比原来升高不少,每百克能到50-80毫克。后来他改成吃绿豆芽,说现在炒菜时会先焯水两分钟,确实没再犯过。
紫菜算不算蔬菜?好多人拿它做汤当配菜。但我整理顾客反馈时发现,沿海地区的痛风患者里,爱吃紫菜蛋花汤的占了近一半。有个渔民大哥跟我说,他出海时天天用紫菜泡水喝,结果在船上疼得差点跳海。其实干紫菜的嘌呤含量能排进蔬菜界前三。
冬天常吃的火锅里,金针菇每百克含嘌呤60多毫克,煮久了汤里嘌呤更高;
西兰花虽然是健康菜,但过量吃也可能有影响,有个健身的小伙子就因为每天吃一大盘凉拌西兰花,尿酸悄悄升到了600多。
韭菜这东西争议挺大。有患者说吃了没事,有个老大哥却说自己吃了两盘韭菜炒蛋,当晚就发作了。我查资料发现,韭菜的嘌呤不算最高,但它含有的某些成分会影响尿酸排泄,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吃多了更容易出问题。
海带常被当成“降尿酸神器”,我见过不少人用它煮水喝。但有个高血压患者跟我吐槽,他听养生节目说海带能降压,每天煮一大锅当茶喝,结果尿酸没降,反而疼得走不了路。其实海带的嘌呤不算高,但它含有的钾元素会加重肾脏负担,间接影响尿酸排出。
空心菜按理说挺安全,但有个卖菜的大姐跟我说,她夏天经常清炒空心菜当晚餐,结果连续三年夏天都发作。后来才发现,她为了入味,每次都放很多豆瓣酱,菜本身没事,调料里的嘌呤却超标了。这也提醒大家,做菜时的酱料比蔬菜本身更值得注意。
最后说扁豆。好多人爱吃焖扁豆,但我发现秋冬季节,吃扁豆引发的痛风发作特别多。有个工地师傅跟我讲,他们食堂每周三必做焖扁豆,他每次吃完第二天就觉得关节发紧。其实扁豆不仅嘌呤不低,没煮熟还会中毒,对痛风患者来说简直是双重风险。
不过也不用太紧张。我整理了个简单的判断方法:颜色越深、味道越浓郁的蔬菜,嘌呤可能越高。像冬瓜、黄瓜这些水分大的瓜类就很安全,每天吃一斤都没问题。有个老病友总结得特别好:买菜时看看菜摊老板怎么吃,他们常吃的土豆、萝卜、圆白菜,一般都没啥问题。
说了这么多,肯定有人要问:那蔬菜还能吃吗?我的建议是,别把蔬菜当“免死金牌”,也不用完全忌口。像菠菜、芦笋这些,偶尔吃一两口没事,但别顿顿吃、大量吃。最好的办法是每次吃新蔬菜后,记录一下尿酸变化,慢慢就知道自己的“安全量”了。
昨天有个老患者来复查,尿酸控制得特别好。他跟我说自己总结了个“200克原则”:每种嘌呤稍高的蔬菜,每次不超过200克,每周不超过两次。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实在,既不用太委屈自己,也能有效控尿酸。
其实在药房待久了就会发现,痛风这毛病,三分靠药七分靠吃。与其到处找“能吃什么”,不如先搞清楚“不能多吃什么”。如果实在拿不准,就像那位老患者一样,自己做个饮食日记,比什么专家建议都管用。
来源:雄哥说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