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中华,看到不一样的甘露寺和卢沟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5 17:33 2

摘要:长江的源头在哪里,沿途有哪些美丽传说?万里长城是谁修的,孟姜女哭长城是否确有其事?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又与屈原有什么关系?中国的名塔有多少,又有几处佛教圣地?三百六十行的祖师都是谁,古今中外又有哪些财神——《寻古中华》讲的就是这些故事。叶灵

《寻古中华》,叶灵凤 著,李广宇 编,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长江的源头在哪里,沿途有哪些美丽传说?万里长城是谁修的,孟姜女哭长城是否确有其事?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又与屈原有什么关系?中国的名塔有多少,又有几处佛教圣地?三百六十行的祖师都是谁,古今中外又有哪些财神——《寻古中华》讲的就是这些故事。叶灵凤并非第一个书写这些的人,更不是唯一的一个,但能将文学与历史、地理水乳交融,娓娓而谈,春风化雨,恐怕还得看他。

>>内文选读

《白蛇传》全景(局部) 清代杨柳青年画

记甘露寺铁塔的被毁

看了越剧团演出的《金山战鼓》,使我又想到京口三山之中的另一座,自古就有名的北固山,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刘备招亲的地方。刘备到北固山的甘露寺来相亲,见到这里的形势雄壮,临江负山,赞了一句:“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至今在甘露寺山门外的长廊上,还有石刻的擘窠大字“天下第一江山”,嵌在壁上。

就在这长廊的外边,在一座小山坡上,矗立着一座铁塔,这就是有名的甘露寺铁塔。这座铁塔建于唐朝,原本有七级,现在仅剩下两级。我年轻时候到这里来游散,对于这两层摇摇欲坠的铁塔,只知道它是古迹,偶尔摩挲一下,其他就毫不关心了。后来读了一点有关镇江地方掌故的记载,才知道铁塔的被毁,还与我国外患有关,原来这是在鸦片战争期间,被攻入镇江的英国军队毁坏的。

镇江甘露寺内的宝塔

丹徒朱士云的《草间日记》,记这事最详细,他在清朝道光壬寅(道光二十二年,即公元1842年)七月初一日的日记上说:

七月初一日,夷人毁铁塔,夷船西上。甘露寺铁塔,创自李卫公,明代为海风吹折重铸,已数百年物矣。至是夷鬼捉民思毁之,掘深丈余,犹铁也,不得其根柢,乃去其顶,毁其相轮而止。

李卫公就是唐朝的李德裕。据《丹徒县志》所载:“铁浮屠,唐李德裕造,在天王殿东北,乾符中毁。宋元丰中,裴据复建。明万历癸未童谣:风吹铁宝塔,水淹京口闸。是年塔颓海啸,没人甚多。僧性成功淇重建。”但是,侵占了镇江的英国军队,为什么要拆毁这座铁塔呢?这从同时人的另一些记载里,就可以看出一点端倪了。据苏庵道人的《出围城记》说:“六月二十二日,伪提督往江宁所,留夷众,日捉数千人,拉甘露寺铁塔,疑其中有宝也。历久不动乃止。”

在另一部《壬寅闻见纪略》(袁陶愚撰)里,也有这样的记载:“是日夷至甘露寺,胁民人数百,使曳铁塔,塔不能倒,仅去其顶。”

就这样,甘露寺的这座有名的古铁塔开始遭到了破坏。据《丹徒县志》的记载,李德裕是在唐宝历年间建造的这座铁塔,原本有七级,下面另有塔基,镌有云水之形,塔身八角形,每层有四门,有腰檐,四周铸有佛菩萨像。至于此塔其他各层的毁坏,则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据《丹徒县志》说:“顶尖折于同治戊辰元夕。光绪丙戌七月初二末刻,雷又坠上四层。”直到现在,连塔基也仅剩三层了。

《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卢沟桥

马可·波罗笔下的卢沟桥

有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其中曾提到了卢沟桥。马可·波罗是在公元1275年抵达中国的,这时正是南宋恭帝德祐元年,也是元朝至元十二年,马可·波罗那时才21岁。这个威尼斯的旅行商人世家子弟,是跟家人来向元朝通商,并代表罗马教皇来修好的,但他自己最大的目的还是到东方来观光。因此他在中国各地果然见到了许多新奇的事物和风俗,使他眼界大开。在他留给世人的那部游记里,记他当时游历中国的见闻,在我们今日读起来,有的固然荒唐可笑,有的却又正确得令人吃惊。他笔下所记的卢沟桥就属于后者。卢沟桥始建于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年至1196年),马可·波罗在公元1275年抵达燕京后,曾在中国继续逗留了20年,因此他所见到的卢沟桥,已是筑成后将近百年的了。他在游记第二卷里,这么描写这座桥道:

离开京城后再行十里,你就来到一条名叫普乙桑干的河上。这条河一直流入大海,航海商船运载货物就从这里驶入内河。在这条河上有一座非常精美的石桥,它可说是举世无匹的。它长达三百步,宽达八步(按一步约三尺);因此可以容纳十骑并列,宽敞地从桥上驰过。它有24道桥拱,由筑在水中的25座桥墩支持着,全是用青石建成,建筑得非常精巧。

在桥上两旁,从这一端到另一端,有一道美丽的桥栏,是由石板和石柱构成,排列得非常壮观。从桥身开始处,有一根石柱,柱下有一石狮,背负此柱,柱顶另有一只石狮,体积都很庞大,而且雕刻得非常美丽。在距离此柱有一步之处,又有另一根石柱,同样有两只石狮,一切皆与前者相同,两柱之间则嵌有石板,用以防止行人坠入河内。就这样,每隔一步就有石柱和石狮,全桥两侧都是如此,所以看起来十分壮观美丽。

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

《马可·波罗游记》的稿本有好几种,因此至今流传的几种版本,字句之间不免有大同小异之处。这本书在中国也已经有了译本,这里不过根据通行的玛尔斯敦氏译文随手译出来的。马可·波罗说的那条河名“普乙桑干”,据有名的《马可·波罗游记》研究专家玉尔注释说,此字原本是波斯语,即“大石桥”之意。它的发音颇与原来的河名“桑干”相近,可能是他有意这么写的。

今日的卢沟桥只有11孔,是经过清朝重建的。马可·波罗说它有24孔,可能当初原是如此。这座成为抗战圣地的名桥,自金明昌年间建筑至今,由于水患,已经重修改建过几次,到现在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了。

卢沟桥 喜仁龙摄

来源:文汇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