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镇平县枣园镇:“艾草+”铺就富民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5 17:23 2

摘要:《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李晓宁 走进河南省镇平县枣园镇蒋刘洼村的一处艾草加工车间,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村民刘东升正坐在工作台前,手法熟练地卷制艾条。“在这儿干活挺好,离家近,能照顾老人孩子,一个月还能挣三千多块钱。”他笑着说道。

《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李晓宁 走进河南省镇平县枣园镇蒋刘洼村的一处艾草加工车间,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村民刘东升正坐在工作台前,手法熟练地卷制艾条。“在这儿干活挺好,离家近,能照顾老人孩子,一个月还能挣三千多块钱。”他笑着说道。

在枣园镇,像刘东升一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不在少数。这一切,得益于当地近年来将艾草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来打造。

过去,枣园镇的艾草种植较为零散。“以前房前屋后种一些,晒干后每斤利润还不到两毛。”种植大户杨青印回忆道。转变始于2022年,枣园镇确定以艾草为主导产业,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推动艾草规模化种植。

如今,全镇艾草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500亩扩大到1500多亩,逐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镇农业办主任李兆介绍,“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为农户提供从育苗到收割的全流程技术支持,显著提升了种植效益。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价值,枣园镇引进了多家艾草加工企业,建成7个专业化生产车间,开发出艾绒、艾条、精油、洗护用品等70多个品类、300多种产品。艾铭源公司经理习羽说:“我们采用低温冷萃技术,同样原料,产值提高了300%,还能保留90%以上的有效成分。”

值得一提的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艾草废渣经处理后,全部转化为有机肥还田,形成“艾草—产品—肥料”的绿色循环模式,每亩每年可为农户节约肥料成本百余元。

枣园镇还积极推进艾草产业与文旅融合。在艾铭源产业园内,艾草文化展示馆设置了香包制作、古法艾灸、草药辨识等体验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以“艾草+文旅”为主线,该镇还发展出特色体验、养生套餐等配套服务。

电商渠道同样为艾草产品销售注入新动力。企业通过线上直播拓宽销路,艾草足浴包等产品成为爆款。企业主管李丰义表示:“三年前布局线上业务以来,我们的产品在多个平台销量领先。”

目前,枣园镇艾草及相关产品总产值已达3000万元,带动2000多名群众增收。在收割和加工旺季,可吸纳100余名困难群众稳定就业,月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艾草产业切实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枣园镇党委书记刘柯兵表示,下一步该镇计划与高校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打造以先主山为主题的康养民宿集群,持续扩大艾草种植规模,深化产业链建设,“让乡亲们既赚产业钱,更享生态红利”。

艾草产业已成为枣园镇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未来,该镇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政策支持与技术服务,着力将艾草产业打造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富民产业、生态产业。

来源:祖国文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