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专访刘昶教授:机器人辅助代谢手术在极重度肥胖患者中的应用 | 2025 COC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5 15:14 2

摘要:进入 21 世纪以来,肥胖如同一场汹涌的浪潮,迅速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我国人群基数大,绝对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肥胖影响到全身多系统,是诸多常见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民生造成重大影响。

医脉通整理报道,本文经刘昶教授审核发布。

进入 21 世纪以来,肥胖如同一场汹涌的浪潮,迅速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我国人群基数大,绝对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肥胖影响到全身多系统,是诸多常见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民生造成重大影响。

2025年8月15~17日,2025第四届中国肥胖大会(COC)于首都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肥胖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肥胖防治的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医脉通特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刘昶教授 围绕“机器人辅助代谢手术在极重度肥胖患者中的应用”分享新权威见解,医脉通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医脉通: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与传统代谢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手术有哪些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如何体现在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过程中

刘昶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代谢手术的优势主要有:

①更加灵活,器械操作的灵活度和独特的腕式结构,便于缝合操作,尤其对于极重度肥胖患者Sleeve+术式中,机器人手术优势更为显著;

②视野更好,机器人手术提供三维视野,使术者能清晰辨识解剖结构并进行精确操作;

③克服腹壁肥厚带来的影响,避免手术器械移动困难问题,其定点移动方式可减少腹壁厚度的影响。对于极重度肥胖患者,机器人手术也能应对腹部空间狭小、重度脂肪肝导致肝脏体积增大等问题,特别是在脾上级胃底区域游离操作中表现优异。

医脉通:在临床实践中,机器人辅助代谢手术主要适用于哪些极重度肥胖患者?是否存在一些特定的禁忌症需要特别注意?您能否分享一些选择手术患者的临床经验

刘昶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机器人辅助代谢手术主要适用于体重更大的患者,特别是BMI超过50的极重度肥胖患者,在这些病例中机器人手术的优势更为明显。对于BMI超过60的超级肥胖患者,已有明确数据表明机器人手术比腹腔镜手术更安全,能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死亡率、减少再入院率和ICU入住率。对于体重较小的患者,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差异不大。在Sleeve+等特定术式中,机器人操作能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远期疗效并减少并发症。

医脉通: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您认为机器人辅助代谢手术在未来会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目前该领域有哪些研究热点值得关注?您对这一技术的未来发展有哪些期待

刘昶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机器人辅助代谢手术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国际上的机器人装机台数持续增加。国内已有多个医工结合科研单位研发国产机器人,有望实现技术突破。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更高端的技术领域,如单孔操作机器人和相应器械的研发,这些创新将使临床医生操作更加得心应手并拓展应用领域。

专家简介

刘昶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普外科主任、减重代谢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和代谢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大华北减重与代谢外科联盟黑龙江省区域共同主席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专家工作组专家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食管反流疾病诊疗外科专家工作组专家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减重代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医用机器人分会减重代谢外科学组组长

刘昶教授于2011年6月获得亚洲减重手术中心减重手术资质认证,率先在省内规范化开展减重代谢手术治疗肥胖及2型糖尿病,完成了国际首例血管性血友病患者减重代谢手术、国内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SIPS手术

擅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腹壁切口疝修补、造口旁疝修补手术;腹腔镜联合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和造口旁疝;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及食管反流疾病;腹壁巨大肿瘤切除与腹壁重建等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小高讲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