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方水土育一方珍品,一片匠心铸就金字招牌。从崇明大米的清甜软糯,到南汇水蜜桃的馥郁多汁;从松江大米的地标认证,到马陆葡萄的科技赋能……在大都市的广袤田地里,上海农业品牌正用“绿色”与“安全”的双重基因重塑超大城市乡村振兴的底色。即日起,我们推出“绿色品牌故事”
一方水土育一方珍品,一片匠心铸就金字招牌。从崇明大米的清甜软糯,到南汇水蜜桃的馥郁多汁;从松江大米的地标认证,到马陆葡萄的科技赋能……在大都市的广袤田地里,上海农业品牌正用“绿色”与“安全”的双重基因重塑超大城市乡村振兴的底色。即日起,我们推出“绿色品牌故事”系列,看上海在都市与田园的共生中,书写农业品牌的时代答卷。
黄海之滨,江苏大丰。75年前,这里曾是寸草不生的盐碱滩,海风裹挟咸涩,土地泛着白霜。如今,万顷稻浪翻涌,白鹭掠过智能灌溉系统织就的绿网,空气里弥漫着新稻的清香。在这片被誉为“上海飞地”的沃野之上,一座现代化粮仓巍然矗立。自20世纪50年代海丰农场围垦造田、垦荒种植以来,上海海丰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丰米业”)从一个小粮油站发展壮大成为“产购储加销贸”一体化的粮食经营综合体。如今,作为光明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农发集团”)旗下的农业产业化上海市重点龙头企业,海丰米业以全产业链管控为核心,将绿色基因注入每一粒稻米,用科技与匠心编织着一个关于稻米的绿色传奇,走出了一条绿色品牌的崛起之路。
盐碱滩上的“绿色基因”
20世纪50年代,第一批知青肩挑手扛,在荒滩上垦出第一垄田,汗水浸透盐渍的土地,也埋下了海丰的初心:让这片不毛之地长出希望。进入21世纪,海丰米业接过垦荒者的接力棒,以科技重塑生态。经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这里的土壤达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超330天,是水稻生长的天然沃土。2002年,海丰米业首获绿色食品认证,成为上海市域外最大的“米袋子”基地。
绿色根基的密码,藏在万亩核心区的“稻田神经中枢”:物联网传感器实时传回气象实情、土壤墒情、苗情、病害虫情、农场全情的“五情”数据;无人机巡田精准施肥,减少农药用量;智能灌溉系统按需供水,大幅提升节水率。当大米在实验室检出近乎零农残时,海丰人知道,盐碱滩的绿色基因终于破土成苗。
而更深层的守护,源于对自然的敬畏。海丰米业严格执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连续20多年规范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委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基地水质、土壤、大气进行动态监测,确保45万亩农田持续符合AA级绿色食品标准。海丰米业的“鹤舞稻香”牌农场生态米和“海丰牌”优质大米都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16道关卡的“品质长征”
“大米是活的生命体,温度升高1℃,鲜度流失10%。”在拥有3条大米加工线、年产能12.5万吨的加工车间,一粒稻谷的蜕变需闯过五重检验、十六道工艺。
从原粮收购入库到成品粮出库,海丰米业严格实行原粮检验、工序检验、生产自检、巡回抽检和成品检验“五重检验制度”,最大限度减少质量损失,确保大米品质稳定。
在加工过程中,海丰选用了三砂一铁、两抛光两色选工艺,采用低温碾米和PLC自动化控制技术,有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大米升温情况,避免破坏米粒结构,减少大米营养成分流失。此外,经过几道轻磨细碾的工艺,保留了稻米纤维、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要素。
在物流运输前,对包材和运输车辆严格的审查把关必不可少,每批次包材检验审核,每车装货发车前清洁消毒,并同步建立影像追溯资料,确保运输环节安全透明、责任可究。
智能化仓储为海丰米业的品质管控守牢了第一道关口,“数字化管粮”在这里得到普遍应用。目前海丰米业拥有43.5万吨仓容,准低温标准化库房128间,建立粮食智能出入库系统,实现了粮食购销管理、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质量检验管理、粮食储藏管理等全程信息化。同时,粮食系统数据接轨和磅房无人值守,不仅确保了粮食数量安全,还大幅提升了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
为确保“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可控,海丰米业建立了两大核心体系:ISO9001质量体系覆盖原粮收购、加工工艺、成品检验全流程;ISO22000食品安全体系则是对微生物、重金属等风险点设置138个监控位,实现零事故安全运行12年。
近年来,海丰米业坚守“只做当季鲜米”的品牌理念,推行“六维锁鲜大米”,加工原料来自农场区域的当季稻谷,通过低温仓储、现碾现发的模式,让消费者尝到了“刚脱壳的米香”,不但品出了味道更吃出了健康。2020年,海丰米业荣获全国“最美绿色食品企业”“上海好粮油企业”称号;2021年荣获“中国好粮油”“江苏好粮油”称号。
从直播到联动带农的“破圈之路”
在上海的一家精品超市里,海丰米业的“鹤舞稻香生态米”摆在货架显眼位置,这款产品5公斤装售价107元,约为普通大米的3倍。“买这种米的顾客,大多是注重生活品质的白领。”超市导购员介绍说,“他们认可的不仅是大米的品质,更是品质背后的绿色品牌理念。”2021年至今,海丰米业深耕渠道,致力于拓展江浙皖市场,新增32家经销商,建立了覆盖15个地市的销售网络。浙江杭州的经销商李老板从最初试销5吨到现在月销80吨,他不禁感慨:“海丰大米的复购率就是高,比其他品牌整整高出了20%。”
2024年秋,一场直播点燃海丰米业的品牌裂变。镜头前,主播捧起晶莹的留胚米:“这颗米胚芽留存率85%,锁住30%营养!”通过布局抖音、微信视频号双平台,采用第三方达人带货与自主直播结合,累计吸引6.8万粉丝关注,其中冰鲜米等高端产品通过直播溢价率提升20%。
目前,海丰米业已建立了4个粉丝社群,定期推送储粮知识、新品试吃活动,社群复购率达45%以上,较普通电商平台高出30%。通过“直播引流+社群沉淀”的模式,实现了品牌宣传与销售转化双提升。
线上火爆背后,是线下联农带农的厚土。
面对自有优质粮源不足、市场原粮价格波动的现状,在光明农发集团的支持和整合下,2022年,海丰米业成立沪丰优粮产业生态联盟,加大与地方政府和粮食部门的对接,持续推进“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围绕耕、种、管、收、烘、储、销七个关键环节,推动实现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在毗邻的大丰区三龙镇,沪丰优粮产业生态联盟通过统一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带动了2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越来越多的大户和经纪人主动加入联盟。预计到今年年底,产业生态联盟将拓展大丰区的西团、小海、大桥等八个乡镇基地,共计45万亩。
“此举不仅为种粮大户提供切实便利,在农药、化肥、农资、农机、农艺等方面加强把控与服务,做好粮源回购工作,还构建从田间到市场的完整产业服务体系,为区域粮食安全筑牢防线,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海丰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引擎驱动绿色革命
面对农业现代化的新挑战,海丰米业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利刃,劈开传统农业的发展壁垒。
走进海丰智能化粮库,科技创新重塑传统农业,“智能+靶向”侧壁控温技术正在落地应用。该技术通过精准调节仓内温度场,大幅提升粮食保管质量,为储粮安全构筑科技防线,其推广价值获行业高度认可。
“全国粮油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海丰米业加工中心技术带头人李维强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行字:“让每一粒米都对得起土地。”他不仅带领团队攻克了胚芽米研发、低温碾米技术、自生稻加工、稻谷破碎率控制等多项难题,还主持参与集团内《留胚米加工工艺及产品开发研究》、上海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色选机在选别回砻谷中稻谷的应用》等项目,其中留胚米加工工艺获得2024年度江苏省粮油学会粮油科技二等奖。
一粒米的星辰大海
在海丰米业鹤舞稻香体验馆内,一组组对比图片格外醒目:从20世纪50年代知青肩挑手种到全程机械化种植,从破旧红砖仓房到高大标准化平房仓,从简陋的大米生产线到全自动智能控制加工线,如今的海丰米业,已发展成集“产购储加销贸”于一体的粮食生产经营综合体。墙上的荣誉榜则记录着熠熠生辉的发展历程:“中国好粮油”产品、全国首批节粮减损示范企业、中国最美绿色企业……从盐碱荒滩到国家粮仓,从地方品牌到长三角高端米标杆,海丰米业用30年奋斗践行一个承诺:以生态种植守护产业根基,以全程品控筑牢安全防线,以绿色理念驱动品牌价值,以联农带农践行社会责任,以科技创新赋能品质提升。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海丰的稻田上,那棵沐浴着露珠的禾苗正拔节而上,它们知道,自己终将化作都市餐桌上一碗莹润的饭香,完成一粒米的绿色使命。
文:欧阳蕾昵
来源:上海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