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军队要养那么多“文艺兵”?究竟有没有这个必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5 15:56 3

摘要:先说说文艺兵的来头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文艺队伍,最早能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末。那时候,1927年秋收起义后,部队进行了三湾改编,规定各级士兵委员会要开展文化活动。

先说说文艺兵的来头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文艺队伍,最早能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末。那时候,1927年秋收起义后,部队进行了三湾改编,规定各级士兵委员会要开展文化活动。

当时的军队啥样?士兵大多是农民出身,识字的不多,生活单调,战斗压力大。要是光靠喊口号,怎么保持队伍的凝聚力?

所以,从那个时候起,文艺就成了部队政治工作的一部分。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里,明确要求红军大队设俱乐部,政治宣传科有艺术股,目的就是用文艺形式宣传政策,教育士兵。想

想看,如果没有这些文艺活动,士兵们在长征路上或者打仗间隙,怎么排解疲劳?难道就靠天天训练吗?这不现实吧。

再往前推,红军时期,文艺队伍就开始成型。1931年,成立了八一剧团,这是最早的专业文艺组。他们不光在部队内部表演,还到地方上宣传,帮着动员群众参军。

抗日战争时候,文艺兵的作用更明显了。1938年,八路军炮兵团有了怒吼剧社,1944年延安炮兵学校宣传队也建起来。他们在根据地演出抗战节目,帮士兵和老百姓鼓劲。

解放战争时期,文艺团在东北战役中跟着部队转战,表演节目缓解士兵的压力。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军文艺单位多达300多个,成员6.4万人。

那时候军队规模大,文艺兵比例不算高,主要任务是配合政治教育,宣传新中国政策。

建国后,文艺兵的职能没变,但规模调整过几次。1950年,他们去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表演节目鼓舞士气。那个年代,军队文艺工作跟毛主席的文艺方针挂钩,强调为工农兵服务。

1951年,总政治部文工团成立,合并了几个单位,专门搞歌舞、歌剧、话剧。60年代到70年代,文艺兵数量一度增加,因为部队需要通过文艺传播思想,保持士兵的战斗意志。

80年代后,军队精简整编,文艺队伍也压缩了。现在,全军现役士兵大约200万人,专业文艺兵只有几千人,占的比例很小。最巅峰时期,也就是建国初,可能过万,但现在远没那么多。

2016年军改后,总政治部文工团改成军委政治工作部文工团,2018年又精简合并,只剩三个文工团:歌舞团、话剧团和歌剧团,人数锐减到几百人级别。

现在来说说他们的具体作用。先想想士兵的日常生活。部队训练强度大,早起跑操,下午练战术,晚上还得学习,娱乐时间少得可怜。

时间长了,人容易精神疲惫,甚至影响战斗力。这时候,文艺兵就派上用场了。他们一年至少搞200场演出,从边防哨所到训练基地,到处跑。

表演内容包括唱歌、跳舞、小品、话剧啥的,直接帮士兵放松。比方说,一场演出下来,士兵们能笑一笑,唱唱歌,压力就小多了。

这不光是娱乐,还能提升积极性。部队领导也说,这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除了娱乐,文艺兵还负责宣传。军队的思想工作很重要,得让士兵明白为什么打仗,怎么打。文艺形式比枯燥的讲课有效多了。通过歌曲、戏剧,他们把部队理念传下去。

比方说,抗美援朝时期,文艺兵的节目帮志愿军保持高昂斗志。和平年代,他们还参与国际交流,演出中国军队形象,提升软实力。2019年国防白皮书里提到,军队要加强政治工作,文艺就是一部分。

有人可能会问,文艺兵训练苦不苦?他们真不是混日子。每天练声、练舞、排戏,跟作战部队一样有纪律。质疑声不少,说他们借军人身份挣外快啥的,但官方管理严格,训练要求高。

2013年有报道说,文艺兵的训练很苦,很多人质疑他们,但他们得用实力证明。比方说,唱歌不能假唱,演出得真材实料。

部队的文艺表演大多是大型的,一场可能需要几十上百人,频率高,紧急时还缺人。几千人分摊下来,其实挺紧巴巴的。

难道这算资源浪费?相反,如果取消了,谁来填这个空缺?基层士兵自己搞?那质量和效果能保证吗?

再想想历史上的例子。延安文艺座谈会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这影响了军队文艺几十年。强军十年大事记里,也提到新时代国防建设中,文艺工作是思想政治战线的一部分。

军队不是单纯的战斗机器,还得有文化支撑。毛主席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想想看,这话放到现在,还适用不?

现代军队强调全域作战,文艺兵在心理战、信息战中也能发挥作用。比方说,通过网络演出,传播正能量。2018年文工团精简后,剩下的队伍更专业了,任务没少。

当然,也有人批评文艺兵制度。说有些人利用军人身份在外面接活,影响形象。但官方回应是,加强管理,重点是部队内部服务。

学者指出,文艺兵应创作激励士气的作品,向社会宣传军队精神,向世界展示中国军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想想看,如果文艺兵没了,士兵的精神需求怎么满足?靠手机看剧?那不统一,不安全。部队需要自己的文艺力量,确保内容健康、导向正确。

比方说,在边疆驻守的士兵,一年见不着家人,文艺演出就是难得的慰藉。你说,这有必要没?

最后,聊聊必要性。军队文艺兵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从历史到现实,都证明了他们的价值。人数不多,作用不小。养着他们,不是浪费,而是投资士兵的战斗力。

想想看,一个精神饱满的部队,和一个疲惫的部队,哪个更能打胜仗?文艺兵帮着保持平衡。你觉得呢?如果取消了,会不会有负面影响?还是说,时代变了,该彻底改革?

反正,从数据看,他们的存在是基于实际需求的。军队的文艺工作,跟其他兵种一样,都是为了强军目标服务的。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