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79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不少人都经历过口腔溃疡——嘴里破了个洞,说话疼、吃饭疼,有时候甚至连喝水都像刀割一样。有人一两天就好,有人反反复复、没完没了。
问题是,这种“小毛病”真的只是小毛病吗?
在临床上,我们确实见过不少反复口腔溃疡,最后查出是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如果你频繁出现口腔溃疡,而且每次持续时间都不短,甚至伴随其他不适,就要警惕了。
下面我们就来拆解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口腔溃疡到底是不是大病的征兆?
门诊中,患者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医生,我是不是上火了?”
确实,偶尔一两次的溃疡,可能跟熬夜、压力大、吃辣有关。但如果每个月都来一回,甚至每次位置都不一样,还会长在牙龈、舌头、嘴唇内侧,这种情况就不能简单归因于“上火”。
我们称这种反复发作的情况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s,简称RAU),它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病之一,但至今病因不明,很多时候和身体其他系统的问题有关。
你可能想不到,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点,胃肠道出问题,嘴巴往往第一个“报警”。
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两种肠道疾病,临床上经常伴随口腔溃疡。研究显示,约20%~30%的克罗恩病患者在确诊前就有反复口腔溃疡的病史。
这类病人往往还有腹泻、腹痛、体重下降等表现。但因为口腔溃疡先于其他症状出现,很多人误以为是“上火”或“免疫差”。
一旦你发现自己溃疡反复+肚子经常不舒服+体重莫名下降,建议及时就诊消化科。
有一种典型的“溃疡三联症”——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炎症,这是白塞病(Behçet’s disease)的典型表现。
白塞病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可累及口腔、眼睛、皮肤、关节,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它不是口腔病,而是一种全身性的免疫系统疾病。
我们临床上见过不少患者,5年以上反复口腔溃疡,后来才因为视力模糊、关节肿痛被确诊白塞病。可惜这时候,病情往往已经拖了太久。
如果你反复溃疡+出现皮肤结节+眼睛充血模糊+关节疼痛,一定要到风湿免疫科做进一步评估。
很多人不知道,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病,也会以口腔溃疡作为早期信号。
比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类患者黏膜屏障功能差、修复能力弱,一旦有轻微损伤就容易发展成溃疡。而白血病患者则可能因免疫功能下降、血小板减少,导致口腔黏膜反复破损、溃疡难愈。
此外,如果你发现溃疡总在同一位置反复发作,而且越长越大、边界不清,甚至超过两个星期还不好,一定要警惕口腔癌的可能。
口腔溃疡虽然常见,但大家很容易忽视一些“危险信号”。以下几种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
一个溃疡超过2周还没愈合
溃疡边缘不规则、颜色发白或发硬
溃疡反复长在同一位置
伴随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口臭严重
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皮疹、关节肿痛等
这类表现,很可能提示溃疡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问题,建议尽早就医,明确病因。
第一步,记录溃疡日记。简单记下每次发作的时间、部位、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否为系统性疾病。
第二步,合理补充营养。研究发现,维生素B族、维生素C、铁、锌、叶酸等营养素缺乏,都会影响口腔黏膜修复,导致溃疡反复。
不是说随便吃点维生素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建议通过检查明确是否缺乏,然后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第三步,避免诱因。有人一吃辣就溃疡,有人熬夜、压力大就破口。找到自己的“雷点”,主动规避,比吃药更有效。
第四步,关注全身信号。如果你除了口腔溃疡,还有皮肤异常、消化不良、关节疼痛、眼睛红肿等表现,建议做一个系统性筛查,排除免疫性或消化系统疾病。
写在最后口腔溃疡确实常见,但“常见”不等于“无害”。
如果只是偶尔来一回,几天内能自愈,问题不大。但如果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伴随其他症状,那就不是“上火”这么简单。
身体出现异常信号,并不是在为难你,而是在提醒你。真正聪明的人,会听懂这些提醒,及时处理,而不是一味忍耐或忽视。
别再把口腔溃疡当作小事了,它可能是你身体给出的第一份“预警信”。
参考资料:《中国口腔黏膜疾病诊疗指南(2022年版)》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邵中医科普讲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