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给先生点支烟!”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网红墙画前,不少游客举起打火机或香烟,与画中手持香烟的鲁迅先生合影打卡。这一持续了多年的互动项目,近日却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争议。
一幅鲁迅夹烟墙画在绍兴纪念馆引发争议,控烟志愿者投诉其“误导青少年”,馆方回应正在处理。历史真实与现代价值观在此碰撞。
“给先生点支烟!”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网红墙画前,不少游客举起打火机或香烟,与画中手持香烟的鲁迅先生合影打卡。这一持续了多年的互动项目,近日却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争议。
绍兴鲁迅纪念馆的这幅墙画早已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画中鲁迅先生手指夹烟,神情若有所思,还原了历史真实形象。
这幅墙画原型取自著名版画家李以泰1974年创作的《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原版版画中,鲁迅在书房吸烟,烟纹仅占画面3%,且有完整的背景。
孙女士作为一名控烟志愿者,经常关注公共场所禁烟话题。她表示:“原画是迅哥(鲁迅)在室内吸烟,而不是室外公共场合吸烟”。
孙女士已经就此事进行了二次投诉,显示出她对此问题的坚定态度。越城区文广旅游局回应称,此事不属于其职权范围,建议直接向绍兴市文旅集团反映。
记者致电绍兴鲁迅纪念馆,工作人员承认这是馆内的著名景墙,确有游客拍摄“给先生点烟”的照片。
在咨询上级领导后,馆方回应:“已经反馈给领导了,领导说知道这件事(投诉),现在已经在处理中”。
鲁迅纪念馆工作人员表示,领导已经知悉此事,“现在已经在处理中”。越城区文广旅游局则回应,鲁迅故里景区归市文旅集团主管,建议直接向该公司反映。
此事在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网友们各持己见。有人支持孙女士的观点,认为在当今社会,公共场所的吸烟形象应慎重处理。
许多网友则认为这是过度解读历史。一位网友调侃道:“下次是不是要管李白喝酒?”还有人指出:“鲁迅本来就抽烟,这是非常生动形象的墙画”。
更有网友直言不讳地表示:“她是吃了空。吃饱了撑的”。一些绍兴当地网友也表达了对改变墙画的反对态度。鲁迅确实有吸烟习惯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现存鲁迅照片中39%包含烟具,他的日记中还记载了217次咳血记录。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鲁迅本人虽嗜烟,却在书信中告诫青年“勿染烟习”。这种矛盾性恰恰提供了讨论的历史起点。
大英博物馆的“三层阐释机制”或许提供了参考方案:保留原始展品,通过辅助展板重建历史语境,再用现代医学注解进行价值引导。
网络争论仍在持续。有人提问:“当我们在纪念馆看到鲁迅点燃香烟时,是否也该看见那支烟背后217次咳血的警示?”
历史教育的最高境界,或许是让真实本身成为最好的教科书。
来源:汤姆猫不是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