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说这里过不去,而是路过这会“被扒掉一层皮”,哪怕几万吨的巨轮趟过这里都会直打怵,这个地方就是航海圈著名的“海上坟场”——德雷克海峡。
南美洲最南边有个地方,哪怕是当地航行经验最纯熟,最丰富的船老大听了都直摇头。
不是说这里过不去,而是路过这会“被扒掉一层皮”,哪怕几万吨的巨轮趟过这里都会直打怵,这个地方就是航海圈著名的“海上坟场”——德雷克海峡。
传说中的德雷克海峡到底在哪儿?这个地方是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和南极洲之间的一个间隙。
德雷克海峡,德雷克海峡左边挨着太平洋,右边临着大西洋,相当于靠一己之力打通了两大洋。
而且他这道间隙还不小,东西一共长300多公里,南北宽度高达1000公里,最深的地方大概能装下三座珠穆朗玛峰。
不少人觉得这个海峡又宽又深是好事儿,但实际并不然,这里的坏脾气可比想象的还要多。
之前巴拿马运河还没开通的时候,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船都得从这挤过去,更别提那些要往南极去的船,这里更是他们的必经之路,通过这里以后,不少人都说就像是闯了一趟鬼门关。
去过海边玩的人都知道,但凡海上刮个五六级的风就足够吓人了,但是德雷克海峡可不是间歇的,而是常年在刮风。
这里的风打底就是七八级,有时候甚至能直接飙到十二级。
不知道事儿级风大概是什么概念的人,可以想象一下,只要刮风都能把路边像腰那么粗的树连根拔起,海上的话更是轻轻松松掀翻一艘船。
俗话说得好,无风不起浪,这里的浪但凡起一个平均都能达到四五层那么高,路过这的船员一般都不敢往甲板上站,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卷到海里尸骨无存。
风浪大还不算,这地方还特别的冷,夏天这里最高温度才零下几度,冬天的话都能直接达到零下20度。如果船在这里待久了,甲板上冻的全都是冰。
设备的话也会跟着遭殃,雷达屏幕结霜,油管冻裂也是常试,有时候连锚链都会被冻在海里,想停都停不了。
每年五六月份更是最危险的时候,那时候大片的浮冰会从南极飘过来,不少浮冰比桌面还大,还有的浮冰藏在水下,一不小心撞到那整艘船就跟着完蛋。
1819年,圣特尔莫号增援那里和西班牙美洲独立运动作战的殖民军队是通过德雷克海峡就遭遇了恶劣天气受损,在当年9月份直接沉没,近700人丧生。
除此之外,地震在这里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
今年5月份这里刚震过两次,一次7.4级,一次6.4级,两次震源都在海底10多公里处。
其实这个地方的地震真的不算是新鲜事,近30年内,光7级以上的地震就超过了10次,几乎生活在海边的居民日日都要严阵以待,但凡察觉到有点儿不对劲儿的地方,赶紧往山上跑。
所以别以为这里的海水深就安全,海水越深,底下的地形就越复杂,德雷克海峡有的地方是深沟,深到甚至能吞掉整个船。
有的地方会突然冒出个海丘,离海就只有几百米,要是控制不好船速,反应不过来的时候就直接一头撞上了。
这里还有个叫“沙克尔顿断裂带”的地方,两边高低相差了快几千米,洋流到这儿的时候根本控制不了方向,船也就容易被带偏。
1898年,比利时号在南极探险的时候,途经德雷克海峡就一连搁浅过两次,好在最后都有惊无险。
今年我们国家的“深蓝智能i3航次”科考船7月份的时候就在南海做过实验,规划10月份会从德雷克海峡穿过。
危险的地方从来都不缺挑战者,航海家翟墨就计划过今年11月份要从上海出发,打算花188天,环航南极洲。
虽然目前只是计划具体怎么施行还得看天气和其他情况,但是他出发的话就一定会经过南海,新西兰,阿根廷,最后进南极圈儿,在这个过程里面,德雷克海峡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而且这一路上像德雷克海峡一样危险的地方绝对不少,他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或许会提前准备一些预警浮冰的雷达,以及自动调整航向的系统,据说要是搭上这些新型设备能减少差不多50%的颠簸。
就是不知道他这一次环航南极洲会不会有直播,毕竟他2021年环北冰洋的直播被央广网和CGTN转播,里面很多像穿越白令海峡遇到浮冰一类的精彩画面,带着大家涨了不少见识。
他这么做除了想要挑战自己,也是想让世界看看中国人的航海实力,顺便还能宣传环保,让大家更好的去关注海域的生态环境。
现在很多像翟墨的人能顺顺利利的去,安安全全的回来,主要还得是靠科技的先进,要是放在以前没有这么多设备,想要闯过德雷克海峡,纯靠胆子和运气。
自从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后,大部分船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都会绕开德雷克海峡。
毕竟有选择的情况下,谁也不想拿命赌,但是去南极的船还得走,直到现在这里还是南极科考探险的必经之路。
好在现在的船比以前的船要结实的多,就像今年南极探险用的南森号就很厉害,能抗冰,还很舒适。
另外六足机器狗也派上了大用场,不仅能运输物资,探测冰面,还能在复杂的地形行走,遇到危险的时候也能及时的发出警报,极大程度保证了探险队员的人身安全和探险工作。
但是这些设备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安全系数,如果真的遇到了12级大风,再加上打了,该危险还是危险,主要还得靠船员的丰富经验和紧急应对能力。
虽然德雷克海峡非常危险,但也正是因为他这种危险才成为了检验现在航海技术还有人类勇气的地方。
今年我们探险队的这些尝试,不管是科考还是个人探险,都是在敬畏自然的同时想多了解一下德雷克海峡的神秘。
估计以后技术发达了,我们再通过德雷克海峡可能会更加容易,但是它“海上坟场”的名号可不是这么轻易说摘就摘的。
信息源:
上观新闻
2025-5-3 上海上观新闻官方账号
“震”惊德雷克海峡!两次7级以上,智利发布海啸预警
【上观新闻:“震”惊德雷克海峡!两次7级以上,智利发布海啸预警】
来源:电影有深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