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小常识】抑郁症西药用药小介绍

B站影视 2024-12-02 13:17 2

摘要:简介: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系统各类疾病,如失眠、头痛、眩晕、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见病,及中风、痴呆、帕金森、运动神经元病等慢性疑难性病症。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 韩振蕴

简介: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系统各类疾病,如失眠、头痛、眩晕、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见病,及中风、痴呆、帕金森、运动神经元病等慢性疑难性病症。

西药用药小说明

给抑郁症患者的小参考

抑郁症(depression)又称为抑郁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持久、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常伴焦虑、躯体化症状、思维和认知功能减退等表现的一类心境障碍。在我们抑郁症的治疗中,西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那一般我们都有哪些治疗抑郁症的西药呢?这些西药又有什么区别,服用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吧。

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原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些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原理吧。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好多种神经递质,它们相当于我们写给别人的信件,可传达一些命令。其中,和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包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等。

5-羟色胺被普遍认为是幸福和快乐感觉的贡献者。抑郁症患者体内的5-羟色胺功能较正常人低下。抗抑郁药物能增加患者脑部的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所以能够改善抑郁症的症状。

同样的道理,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低下也与抑郁症相关。另外的一些抗抑郁药物可以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等神经递质,从而达到改善抑郁症状的效果。

常见药物介绍

能够增加5-羟色胺的抑郁症药物(SSRI)

在医学界它们被叫做SSRI类药物,意思就是可以通过抑制相关的酶使5-羟色胺的水平增加,从而达到缓解抑郁的效果的药物。SSRI类药物在上世纪80年代问世,目前在临床治疗抑郁症过程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其主要包括6种药物,分别是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下其中一些药物:

舍曲林

舍曲林于1991年由辉瑞制药公司发明,在2013年,舍曲林是美国零售市场处方量最大的抗抑郁药与处方量第二大的精神类药物(在阿普唑仑之后)。研究表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与艾司西酞普兰、安非他酮、西酞普兰、氟伏沙明、帕罗西汀等药物相近。

在大家关注的不良反应方面,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刚服药的一周到两周内,一般来说,经过一两周对于其不良反应就可以耐受。舍曲林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呕吐、腹泻等等。服药坚持过一两周之后,就可以感受到不良反应的缓解和心情状态的明显改善。所以患者朋友们在拿到药之后,一定要坚持服用,不要因为一开始的不良反应而放弃服用药物。

在服用疗程方面,所有的抗抑郁药物都是类似的。一般在服药后的6-12周便能感受到症状的明显改善。此时我们需要坚持服药,坚持6-9个月的巩固治疗。在巩固治疗结束后,我们才有可能考虑减药。抑郁症患者存在一定的复发可能,所以在停药后若感到抑郁状态再次发生,需及时来医院重新就诊。

舍曲林相比于别的SSRI类药物,在改善过度睡眠、精力不足等方面疗效稍好。

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

西酞普兰最初是在1989年由灵北药厂研制成功。最初的西酞普兰含有S与R异构体。仅含S异构体(具有预期的抗抑郁的功效)的西酞普兰药物通用名为艾司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是耐受性最好的SSRI类药物。

帕罗西汀

帕罗西汀由葛兰素史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其作用与舍曲林、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类似,但其镇静、抗焦虑的作用相比于舍曲林等更强一些。

能够增加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抑郁症药物(SNRI类药物)

这类药物能够调整2种大脑内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其对于抑郁症的有效率也高于SSRI类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在脑内的增加可以明显改善兴趣缺失等症状。故这类药物在改善兴趣缺乏等方面要优于SSRI类药物。

文拉法辛

文拉法辛首先由惠氏于1993年研发,现在由辉瑞负责市场销售。其不良反应与SSRI类药物类似。同时,由于其能够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故在大剂量使用时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平时有心率失常的患者也应该慎用文拉法辛。

度洛西汀

由礼来公司研发。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兼焦虑的效果较好。同时,相比于文拉法辛,其导致血压升高的情况较少。

能够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抑郁症药物

安非他酮

安非他酮在美国是最常用的抗抑郁药之一,其对于兴趣缺乏、精力不足等具有特别好的效果。其不良反应与其他抗抑郁药物类似。

其他药物

米氮平

米氮平有较好的抗抑郁、抗焦虑和恢复睡眠作用。且其作用机制与SSRI类药物不同。对于抑郁症兼失眠的患者,可以在使用SSRI类或SNRI类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米氮平进行治疗。米氮平在恶心、腹泻、性功能障碍方面的不良反应更少,但更容易引起体重增加和嗜睡。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