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癌症的特征是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这些细胞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发育,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扩散到其他器官。而我们每个人的免疫系统是一种复杂而强大的防御机制,可以保护身体免受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的入侵,还可以保护我们免受某些可能威胁我们身体系统的细胞的内部突变。所以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疫苗就是小时候打在胳膊上,用来预防天花、麻疹这些传染病的东西。但其实,针对癌症这种棘手的疾病,科学家也研制出了疫苗。
关于癌症疫苗
癌症疫苗与常规疫苗类似,同样被设计用来“教育”免疫细胞,使其认识到癌细胞是外来入侵者,需要被清除。
癌症的特征是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这些细胞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发育,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扩散到其他器官。而我们每个人的免疫系统是一种复杂而强大的防御机制,可以保护身体免受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的入侵,还可以保护我们免受某些可能威胁我们身体系统的细胞的内部突变。所以免疫系统是我们对抗癌症强有力的武器。但是,癌细胞本就来源于患者自身,所以免疫系统有时候很难识别它,因此,癌症疫苗的作用就是告诉免疫系统哪些是癌细胞,让免疫系统能够更加精准识别出癌细胞,并对其发起攻击。
癌症疫苗分类
癌症疫苗分为预防性或治疗性。靶向人瘤病毒(HP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疫苗,便是预防性疫苗,预防性疫苗旨在通过预防病毒诱导的恶性肿瘤来降低癌症发病率。而治疗性疫苗是在免疫系统识别肿瘤抗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这种效果:把肿瘤特有的抗原以各种形式送进人体,比如:来源于患者自身的肿瘤细胞、与肿瘤相关的蛋白质或肽段,以及能够表达肿瘤抗原的基因等,再搭配一些“佐剂”(帮助增强免疫反应的物质),或者利用一种叫“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细胞作为载体,把这些抗原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免疫系统。
当疫苗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后,疫苗靶向的肿瘤抗原会被专门的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高效地摄取和处理。随后,这些抗原呈递细胞通过其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将抗原展示出来。MHC-抗原复合物与T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结合,从而激活特定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这些被激活的T细胞进一步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CD4+ Th1细胞(帮助协调和放大免疫反应),从而安全、持久且特异地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
自2010年Sipuleucel-T获批后,治疗性癌症疫苗开发蓬勃发展。癌症疫苗通常分为肽、DNA、mRNA、DC疫苗。
肽疫苗
基于肽的疫苗使用合成的肿瘤相关或特定肽或肽的组合,旨在引发肽特异性T细胞。这些肽会被呈现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子的表面,供CD4和CD8 T细胞的T细胞受体识别。
一项针对黑色素瘤患者的 I 期临床试验证实了基于肽段的新抗原疫苗能够促进黑色素瘤的消退,并提供针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长期保护作用。在接种疫苗的6名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末次接种后扫描中均显示出疾病进展。随后,这两例患者均接受了抗PD-1抗体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并均在4剂治疗后达到完全影像学缓解(CR)。
DNA疫苗
从概念上讲,DNA 疫苗相较于其他平台,具有成本更低、更易于生产、靶向性更强且更安全的优势。癌症疫苗所使用的 DNA 序列经过工程化设计,可表达并编码多种类型的肿瘤抗原,从而激发免疫细胞去杀灭表达这些抗原的病变细胞。DNA 构建体可以以裸露片段的形式直接递送,也可以包裹在不同载体中进行递送。
当这些 DNA 构建体进入人体后,它们会进入细胞,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翻译生成目标抗原后,这些抗原会被功能正常的抗原呈递细胞(APC)呈递给 T 细胞,从而触发癌症免疫循环中的各个环节。
DNA疫苗显著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无复发生存率
2024年11月,《Genome Medicine》发表了华盛顿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DNA疫苗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1期临床试验结果。这项研究共18例患者接受了三剂新抗原DNA疫苗,平均每名患者编码 11 种新抗原,这18例患者中有14例对至少一种新抗原有反应。随访36个月后,接种疫苗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RFS)为87.5%,而对照组的无复发生存率仅49%。
与历史对照组相比,新抗原疫苗治疗是安全的,可以延长无复发生存期。
这项研究表明,新抗原DNA疫苗是安全、可行的,并且能够诱导新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
mRNA疫苗
基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癌症疫苗通过编码肿瘤特异性抗原发挥作用,这些抗原随后由患者体内的细胞(尤其是抗原呈递细胞)翻译成蛋白质,从而激发针对癌症的免疫反应。该方法能够精准靶向癌细胞,并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疾病,有望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少的副作用。
上海瑞金两例实体瘤患者经mRNA疫苗联合方案之后后肿瘤消退
2024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研究人员在《cell Research》报告了mRNA疫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实体瘤的疗效。
其中一名患者是86岁晚期胰头癌患者,发生胆道梗阻后进行支架植入,但是肿瘤进展,胆道梗阻复发。于是患者接受mRNA疫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三个周期后,患者实现部分缓解(PR),胰腺头部肿瘤病变消退。
患者2是一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三个周期后肿瘤显著消退。但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肢体麻木和疲劳的神经毒性)而停止化疗,接受mRNA疫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右肺病变几乎清除,左肺病变和纵隔淋巴结部分消退。
DC疫苗
DC肿瘤疫苗利用DC细胞提呈抗原、激活免疫的功能,借助DC细胞来指挥T细胞。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因其形似探针的“树突状”结构而得名,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者,通常被称为免疫系统的“哨兵”。
通过体外诱导或构建特异性识别肿瘤的DC细胞,并将其扩增后回输到肿瘤患者体内,激活T细胞,对癌细胞进行有效杀伤,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KSD-101实现大部分淋巴瘤患者病情缓解
2025年EHA年会上,恒赛生物公布其树突状细胞(DC)疫苗平台KSD-101的I期临床试验最新研究成果。
这项I期临床试验入组了多种类型的EB病毒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EBV-LPDs)患者,包括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鼻型/外周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等。
中位随访42.7周时,研究显示KSD-101治疗带来了积极的疾病缓解,大部分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CR)并得以维持。
这一结果表明,KSD-101在治疗EBV-LPDs方面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结语
我们知道,即使在手术成功后,癌症有时也会复发,因为体内残留了一些癌细胞,但使用疫苗来靶向这些剩余的细胞可能是阻止这种情况发生的一种潜在方法。
然而,尽管癌症疫苗在治疗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众多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结果,但这些免疫疗法仍然面临一些挫折和障碍,阻碍了它们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的潜在益处。不过未来的路还很长,相信我们会在癌症疫苗的发展下迈向癌症治疗的下一个前沿领域。
来源:康和源免疫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