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关味精的不好,你可能还听到了不少,但是味精也只是一提鲜的调味品,所谓它的不好,也只是超出了正常的食用量(过量)后的危害,更何况再好的食物,过而不及!
我都不吃味精的,吃味精不好;
听说吃味精会致癌,是真的吗?
有关味精的不好,你可能还听到了不少,但是味精也只是一提鲜的调味品,所谓它的不好,也只是超出了正常的食用量(过量)后的危害,更何况再好的食物,过而不及!
味精真的不能常吃吗?
味精为提鲜调味品,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鲜味是引起强烈食欲的可口滋味,食品中鲜味的主要来源是氨基酸,肽类,核苷酸和有机酸及其盐类。如肉类中的谷氨酸、肉汤和鱼汁里的5-肌苷酸,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中的5-腺苷酸,香菇等菌类中的5-鸟苷酸,蕈类中的口蘑氨酸鹅膏蕈氨酸,海贝类中的琥珀酸和竹笋中的天门冬氨酸等。也就是说,谷氨酸就是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很多食物中都含有。
这些鲜味成分中,其中味精是最主要的鲜味调味品,它是咸味的助味剂(因为含有盐,加上它,加重咸味,所以要减少食盐的投放量),也有调和其他味道,掩盖不良味道(比如硫磺味、腥臭味)的作用。
事实上味精就是谷氨酸单钠结晶而成的晶体,是以粮食为原料,经谷氨酸细菌发酵生产出来的天然物质。
至于说吃味精致癌,并没有科学依据证实,虽说味精在超过120℃高温下可能转变为焦谷氨酸钠,有研究显示焦谷氨酸钠可能致癌,但目前缺乏确凿证据表明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有直接致癌的作用。同时,也并未被国际权威癌症机构(如ARC)或世卫组织列为致癌物。因此,不必惊慌。
那味精的正确吃法以及如何吃更鲜?
(1)要掌握好投放温度
谷氨酸钠在高温下120℃以上加热时分子脱水生成焦性谷氨酸,失去鲜味,所以一定要在烹调饭菜熟了临出锅时,再放入。
(2)注意投放环境
味精在以谷氨酸单钠形式存在时鲜味最强,二钠盐形式则完全失去鲜味,所以,它在PH6.0左右鲜味最强,PH<6时,鲜味下降,PH>7时失去鲜味。也就是说,谷氨酸单钠在碱性条件下受热可发生外消旋化失去鲜味。北方地区饮用水呈碱性,因为略加少量醋可使食品的鲜味增强。
(3)需不需要限制摄入量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制定的味精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无需限制”,虽然ADI是“无需限制”但也给出了一个数值:每公斤体重不超过30毫克。如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的摄入量不超过1.8克。根据剂量来看,在实际的烹饪中,很少会吃到这个量。所以关键还是要“适量”。
(4)不宜人群和慎食人群
婴幼儿不宜,因为婴幼儿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处理钠的能力较弱,加之不宜让宝宝过早地接触重口味,建议1岁以下婴幼儿的辅食中忌添加味精。
高血压、肾病患者要慎食,因为会增加饮食中钠的摄入量,所以要控制。
【总结】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正常烹饪用量是安全的,也可以常吃,无需担心!
来源:健康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