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大阪博文堂影印的王守仁《若耶溪送友诗稿》册,是这位心学大家青年时的行草佳作。27×12cm的册页间,笔锋如溪上清风般流转,墨色似杨花漫雪般灵动,读来既有送别的缱绻,又藏着少年人的英气。
日本大阪博文堂影印的王守仁《若耶溪送友诗稿》册,是这位心学大家青年时的行草佳作。27×12cm的册页间,笔锋如溪上清风般流转,墨色似杨花漫雪般灵动,读来既有送别的缱绻,又藏着少年人的英气。
此作行草相参,最见"以心使笔"的妙处。开篇"若耶溪上雨初歇"七字,行笔舒缓如雨后溪水流淌,"歇"字末笔轻带,像雨珠坠叶的余韵;到"长风破浪下吴越"时,笔锋陡然提速,"破""浪"二字连笔如飞帆劈波,竖画劲挺如桅杆立水,连墨色都比前作浓了三分——原来诗句里的豪情,早被笔尖先泄了出来。
诗中"杨花漫漫如雪白"是实景,笔下却真有"漫"的意趣。"杨""花"二字笔画舒展,捺画如杨花飘举,连笔处墨色稍淡,恰似花絮轻沾衣衫;而"金樽绿酒照玄发"里的"樽""酒",字形略扁宽,笔画间多停顿,倒像持杯对饮时的沉吟。最妙是"云梯万丈凌风蹑","云""梯"连笔缠绕如云雾,"蹑"字末笔斜出,真有踏风而上的轻盈。
册后题跋更见性情。"属冗不及长歌"六字写得紧凑,显是事忙仓促;"尚当为君和鹿鸣之歌也"又放缓笔锋,"尚""当"二字带笑意,藏着对友人高中的笃定。连"垣南草堂,予都下寓舍也"的补注,都写得随意自然,像怕友人忘了旧处似的——原来大儒送友,也有这般絮叨的温情。
明代书家多讲"法",王阳明却偏重"意"。此作无刻意安排的章法,却因诗情起伏自成节奏:前半写别景,笔缓墨淡;后半寄期许,笔疾墨浓;题跋说私语,又归平和。就像若耶溪的水,遇石则转,顺流则畅,全凭本心走笔。
展册细品,墨痕里藏着两个王阳明:是"杨花漫漫"的文人,也是"长风破浪"的侠者。原来好的书法从不用力炫技,只把心事、诗情、少年气,一并揉进笔端——这或许就是此作虽为影印本,却仍能动人的缘故吧。
附:释文
若耶溪上雨初歇,若耶溪邊船欲發。
楊枝嫋嫋風乍晴,楊花漫漫如雪白。
湖山滿眼不可將,畫手憑誰寫清絕。
金樽綠酒照玄髪,送君蹔作沙頭別。
長風破浪下吳越。飛帆夜渡錢塘月。
遙指扶桑向溟渤。翠水金城見丹闕。
絳氣扶疏藏兀突。中有清虛廣寒窟。
冷光瑩射精魂懾。雲梯萬丈凌風躡。
玉宮桂樹秋正馥。最上高枝堪手折。
攜向彤墀獻天子,金匱琅函貯芳烈。
內兄諸用冕惟奇負藝,不樂於公道者久矣。今年將赴南都試,別之若耶溪之上,固知其高捷北轅,不久當會於都下。然而繾綣之情自有不容已也。越山農鄒魯英為寫耶溪別意,予因詩以送之。屬冗不及長歌,俟其對榻垣南草堂,尚當為君和鹿鳴之歌也。弘治甲子又四月望,陽明山人王守仁書於西清軒。垣南草堂,予都下寓舍也。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