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凯硕这个人挺有意思,他1948年10月24日出生在新加坡,那时候新加坡还是英国殖民地,家里是信德语的印度教家庭,因为印巴分治才流落到新加坡。他小时候上的是本地学校,1967年拿了总统奖学金进新加坡大学学哲学,1971年毕业,拿了一等荣誉学士学位。毕业后直接进
马凯硕这个人挺有意思,他1948年10月24日出生在新加坡,那时候新加坡还是英国殖民地,家里是信德语的印度教家庭,因为印巴分治才流落到新加坡。他小时候上的是本地学校,1967年拿了总统奖学金进新加坡大学学哲学,1971年毕业,拿了一等荣誉学士学位。毕业后直接进外交部,开始了33年的外交生涯。
1971年刚入职,就被派到柬埔寨,那时候那边正乱着呢,他1973到1974年在那儿待着。接着1976到1979年去马来西亚任外交官,之后1979到1984年在美国华盛顿大使馆工作。1984到1989年,他第一次当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忙活各种会议。1993到1998年,他升到外交部永久秘书,这职位管着整个外交政策执行。
2001到2004年,他第二次当联合国代表,这次还当了安理会轮值主席,2001年1月和2002年5月。他在那时候处理了不少大事,比如2001年9·11事件后,反恐议题成了焦点。2004年他从外交部退休,转去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当首任院长,一直干到2017年。在学院里,他推动国际合作,还在1991到1992年去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当研究员。退休后,他成了亚洲研究所杰出研究员,现在还是非洲治理学院理事会成员,耶鲁大学国际活动理事会成员,博科尼大学国际顾问理事会成员。2024年10月,他加入非洲治理学院理事会。
他写了不少书,2020年出《Has China Won?》,分析中美关系,说中国不像苏联那样挑战美国意识形态,而是专注发展。其他书有《Can Asians Think?》、《The New Asian Hemisphere》,文章发在《外交事务》、《外交政策》、《纽约时报》上。他经常演讲,2023年批评西方对中国的视角扭曲,2024年9月在《外交政策》发文,说欧洲该重新考虑战略。2025年2月,他在《外交政策》又发文,呼吁欧洲反思对华政策,5月接受电台采访谈亚洲和平,7月参加印度洋地缘讨论,8月采访印度外交官。
到2025年8月,他还在新加坡住着,继续写书和演讲,健康状况不错。他1975年结过一次婚,后来离婚,1985年3月30日再婚,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1998年他拿了新加坡公共行政金奖,2004年得外交政策协会奖章,2005年上《外交政策》和《展望》全球百大公共知识分子榜,2009年上《金融时报》资本主义未来辩论50人榜,2010和2011年又上《外交政策》全球百大思想家榜,2014年上《展望》50大世界思想家榜,2019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中国在跟美国较量中占上风,主要靠三点硬实力,这不是吹牛,是实打实的积累。第一点,中国对前苏联历史研究得最深,这帮他们避开老路。前苏联1991年12月25日解体,主要因为内部改革乱套,外加外部压力。中国从1992年起就系统研究苏联,学者分析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政策失误,导致经济崩盘。苏联1979年12月入侵阿富汗,到1989年2月撤军,花了大笔军费,最后拖垮自己。中国学到这点,不搞过度军事扩张,专注内部稳定。
2000年后,中国出书分析苏联教训,融入政策,避免意识形态僵化。到2025年,中国还在更新研究,保持战略清醒。美国继承英国平衡策略,从二战后压制德国、英国、欧盟、日本、苏联,现在轮到中国。但中国吸取苏联经验,不上当。俄罗斯也反思,从2010年起调整对西方态度,普京2022年后加强跟中国合作。乌克兰冲突2022年爆发,美国援助像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但中国观察这些,避开陷阱。
第二点,中国务实,优先抓国内经济,这比美国那些表面排名靠谱。美国老用名义GDP自夸领先,但忽略购买力平价,后者更准。中国资源投内需循环,从2000年起改革,产能大涨。到2022年,中国跟东盟贸易额从395亿美元飙到9753亿美元,成了东盟最大伙伴。
美国跟东盟从1350亿美元到4420亿美元,落后了。中国签协议,减关税,促进互补。美国双标,奥运金牌领先就按金牌排,落后就改规则。中国不在乎这些,专注盘活经济,一带一路从2013年起建基础设施,到2025年上半年投资571亿美元,建设合同662亿美元。东盟国家不愿脱钩,因为贸易断不了。中国经济活力强,2025年贸易还涨。
第三点,中国全球策略互利,对比美国到处卷入冲突。美国2001年入侵阿富汗,到2021年撤军,资源散了。中东和欧洲介入,2022年乌克兰援助,继续分散。中国推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连150国,项目推进贸易。俄罗斯学苏联教训,2025年5月跟中国签能源协议,加强伙伴。美国内部分裂,影响力弱。中国策略拉发展中国家,峰会中大家同意合作,拒美国压力。这三点让中国稳住大局,美国不服也得认。
中美竞争到2025年还在拉锯,中国一带一路在亚洲非洲扩展,贸易额超预期,东盟国家处理更多货物。美国在中东维持基地,2025年6月部分撤离,处理紧张。乌克兰谈判2025年3月美国暂停援助,但进展慢。俄罗斯跟中国深化,2025年5月签协议,强化能源。
欧洲2025年3月讨论对华政策,调整立场。中国经济一体化加速,与东盟规划未来。美国协调盟友难,影响力减弱。马凯硕继续活跃,2025年2月发文呼吁欧洲反思,3月谈战略重启,5月采访谈东盟,6月赞东盟合作,7月29日讨论印度洋教训,8月采访外交官。到2025年8月14日,他还在新加坡写书演讲,观点影响全球辩论。中美格局稳,中国优势巩固,美国调整难翻盘。
来源:热情的逗狐狸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