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收割就在这几天!记住“三看一摸”法,亩产轻松涨一截!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4 13:03 3

摘要:2025年8月下旬,正是黑芝麻收割的黄金时期。种植户们穿梭在田间地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你知道吗?能否准确把握收割时机,直接关系到黑芝麻的产量和品质。

2025年8月下旬,正是黑芝麻收割的黄金时期。种植户们穿梭在田间地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你知道吗?能否准确把握收割时机,直接关系到黑芝麻的产量和品质。

农谚说得好:“芝麻熟,一时足”,道破了芝麻收割的火候之关键。收割早了,籽粒不饱满;晚了,又容易落粒造成损失。那么,怎样才能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时机呢?

看色泽,黑白分明始收获

首先,要看芝麻荚果的色泽变化。当芝麻植株下部荚果已经变成深褐色或黑色,而中部荚果转为黄色时,这就是收割的第一个信号。

仔细观察那些成熟的荚果,它们会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光泽感,仿佛在告诉你:“我已经准备好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心急,要同时观察植株上下部分的颜色差异。

理想的状态是:植株下部荚果完全成熟,中部即将成熟,上部还在灌浆。这样的梯度变化确保了最大产量。

看开裂,微裂不落正当时

其次,要仔细观察荚果的开裂情况。传统芝麻品种最大的难题就是“一熟就裂,一碰就落”。

当你发现下部荚果刚刚出现微裂,但还没有完全开裂时,这就是最佳收割期。如果等到大部分荚果都裂开,就已经晚了,籽粒会散落田间,造成损失。

现在推广的抗落粒新品种如“赣黑芝618”,虽然解决了“一碰就落”的难题,但把握恰当收割时机仍然能够提高品质和产量。

看叶片,黄落稀疏信号明

第三,要注意观察植株叶片的變化。当芝麻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变黄、脱落,中部叶片也开始转黄时,这就是又一个收割信号。

叶片是植物的营养工厂,叶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植物的生长阶段。当下部叶片完成使命自然脱落时,说明养分已经输送到了荚果和籽粒中。

此时植株整体的稀疏程度增加,透过枝叶能够看到主干,荚果更加显眼可见。这个变化往往比荚果本身的變化更容易观察,特别适合大面积种植时的快速判断。

摸籽粒,饱满干爽即收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亲手摸一摸籽粒。随机采摘几个不同部位的荚果,用手指捻开,仔细观察籽粒的饱满度和干湿度。

成熟的芝麻籽粒应该呈现品种特有的颜色(黑色或白色),颗粒饱满,手感干爽,放在嘴里咬有脆响声。如果籽粒还带软、带湿,就需要再等几天。

切记:籽粒含水量低于10% 才是理想的收割状态。这个时候的籽粒最容易脱粒,储存也不易霉变。

掌握时机,亩产轻松增

“三看一摸”法看似简单,却是无数老农的经验结晶。能够准确把握这个时机的人,亩产往往能增加一截。

为什么呢?因为在最合适的时间收割,既能保证下部荚果不掉粒,又能让中部荚果充分成熟,还能让上部荚果尽可能地充实。

虽然新品种如“豫芝ND837”具有抗落粒遗传特性,解决了机械化收割的瓶颈,但适时收割仍然对提升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收割之后,处理要得当

掌握了收割时机,后续处理也不能马虎。收割后要捆成小把,竖立堆放3-5天进行后熟,促进养分向籽粒转移。

然后选择晴朗天气进行脱粒,脱粒后要及时晾晒,使籽粒含水量进一步降低到8%以下,便于储存和销售。

记住:不要在水泥地上直接暴晒,以免烫伤籽粒,影响发芽率和油品质量。最好放在竹席或布单上晾晒,适时翻动,确保均匀干燥。

清晨的阳光洒满田野,几位老农站在地头,查看着自家芝麻的长势。“就这两天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微笑着捻开一个荚果,“你看这籽粒,饱满发亮,已经准备好了。”

收割期的黑芝麻田里,微裂的荚果仿佛在等待着农人的双手。那些遵循“三看一摸”法则的种植者,总能获得大自然的慷慨回报。

来源:稻香老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