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31岁女青年被竹签穿舌枪毙,还连累600多人,她犯了什么罪?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3 16:27 3

摘要:1977年12月14日早晨,赣州体育场的气氛就像是压在大地上的重石一样让人喘不过气。三万人的人头攒动,可没人会怀疑今天不是来凑热闹的。“公审”二字挂在体育场当中,冷清又铁硬。大家都在等,一个答卷,一场惩罚,还是一次见证?

1977年12月14日早晨,赣州体育场的气氛就像是压在大地上的重石一样让人喘不过气。三万人的人头攒动,可没人会怀疑今天不是来凑热闹的。“公审”二字挂在体育场当中,冷清又铁硬。大家都在等,一个答卷,一场惩罚,还是一次见证?

上台的人被铁链锁住,他们的沉默没让气氛降温。群众不是为其中任何一个脸来聚集,只等最后那个身影。李九莲被五花大绑带到看台,没人说她后悔,场上宣判就像是专为她准备的一场祭典。判决书读到她的胸前挂起那块牌子。背后也插着一块。是不是羞辱,还是最后的印记?谁知道。很快囚车就带着她游街,大家侧目,想看那个“不一样的女人”到底会不会喊些什么。

却什么都没有听见。李九莲的嘴被竹签刺穿,那一声抗议,连机会都没有。不是罪孽缠身,也不是后悔到无言,只是生理意义上的沉默。谁说清楚李九莲到底犯了什么“天大的罪”?人们其实也说不明白,三万人站场上,总不能全都懂人情世故。

李九莲现实里,她也许确实什么都没错。她的觉醒太早,超前得让人害怕。群众的理智和疯癫就这么搅在一起。谁清醒谁倒霉没错吧!觉得自己脑子比别人灵光其实也是风险。这不是玩笑。

江西丰城李家,红二代出身,家里早就是革命的底色。父亲在工人赤卫队里转过,母亲读过点书。兄弟姐妹一大堆,最后只剩她和另两个活到新中国。李九莲,九妹。1946年出生,差点小时候就死掉——父母要把她扔了,真的是放到路边篮子里。谁想到她啼哭一声,家里人才回头。她的命,算是捡回来的。

三岁,家穷到极限。父亲硬是把她送去做童养媳。新中国一来,父亲又把她背回来。生活慢慢有起色,父亲进了赣州机械厂。女儿也进学校。李九莲没像一般女生那样安分。读书努力,身体却老是生病,读小学还休了一年学。

1960年,她进了赣州市六中读初中,团干部当上了。人缘不算好,但能干活。考进了三中,听说学生会部长她也干了。1966年之后就热闹起来了,具体怎么开始其实谁都搞不清。李九莲人挺要强,敢拼能冲,成了赣州“八一战斗队”三大头之一。那一年她跑到北京去,天安门广场的大检阅成就了她的斗志。

北京回来,她开始组织各种斗争。绝食、静坐、一上头就来的那些运动。造反比谁都凶,不是怕事的人。1967年赣州爆武斗,一百六十多条人命没了。她自己带队埋尸体,据说脸都吓白了,但还是干完了,被提名进省革委会。

68年后,她分到赣州机械厂做学徒,还是不消停,民兵团她也进了。和家里翻脸,父亲被牵连因为和谁同名,求李九莲代写认罪状,她死活不肯。李九莲算是彻底分家了。

后来,真实的生活跟理想越走越远。工厂没了生产,老百姓吃不上饭,文艺一片死气,年轻人也不知道信什么。整天在社会里,看见身边的好人被人“划掉”,有的就这样没了命。到底谁该活着?谁说得清楚。这些事刺激到李九莲,彻底怀疑以前的信仰。

她其实害怕极了,没敢跟谁只能把想法写日记。三十多篇,都是她自己的反思。里面有奇怪的,也有对人物的否定,什么太阳不伟大、不温暖,某人的观点才靠谱,谁谁越来越像奸臣。理性和情绪搅在一起。

写着写着,她又觉得不行。1979年2月2日,她鼓起勇气给远在福州的恋人曾昭银写了封信,把憋在心里的话倒出来。说自己想为了理想干一票大的,也许有一天变成“罪犯”。信没署名,只有“你明白的人”。信交出去,她其实没想太多,哪怕有自保意识,也就是随便提了保密。

曾昭银看完信,第一时间交了给上级。为啥这么做?有人说是怕自己沾上麻烦,有人说他想要立功。没一个说法是绝对的。结果他自己都没捞到一点好处,反而退伍打道回府。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1969年4月底,她和曾昭银见了面,又聊到思想那点事,曾昭银立刻举报。第二天李九莲就被捕。被深爱的人背叛,心里头难受得说不出口。有的人说她不恨,也有人说她其实根本没在乎过这个男人。两个人的结局都不光彩。

李九莲没服软,“学习班”上说自己的事,还把底稿和日记都交出来,那种掰扯到底的劲头让围观者一惊。自此,她被关进了监狱,非常艰难,一点也不低头,甚至还写诗讽刺政局。许多人觉得她疯了,但她还清醒着。

“九一三事件”之后,她过往的很多说法得到印证。但没有人理她。1972年她才被分配到兴国县钨矿,工资十六元过活。被剥夺入工会教书的资格。大家都当她异类,有的男人嫌弃她,丧失了婚姻的权利。有时候她还被人用奇怪的话羞辱,说什么娶也不娶她。听到这些,她就火到家,忍不下去想回赣州告状。可是她失败了。

生活没让她回到起点。被嘲笑受虐,她没哭也没闹。有人说她其实一直不懂自己究竟在抗议什么,有时候自己也糊涂。她又回头开始反思那么多次,就是害怕没结果。后来,爆发的情绪又转淡,人的思想其实也不总那么坚定。

其实她的死不是简单的被判决。赣州丘陵地带,荒凉到没人,公审的热闹变成了孤独肃杀,一颗子弹结束了她的生命。历史里关于李九莲的记载,没有统一说法。有人觉得她还算是英雄,可另一批又说她啥用都没有。

现实和理想到底能不能合二为一?这很难说。李九莲的选择,被判为“反革命”,她清醒又糊涂。笔记本里那些话语,现在有人重读,觉得她太过激。有时候,假如她不写那些信,可能今天还能活着。可,“假如”不过是后人安慰自己。

赣州这场公审,群众的喊杀声与李九莲的沉默形成强烈对比。人们用最简单的方式分辨你我,他们只需一个标签,没有人会在现场讨论那些复杂东西。李九莲还是被标签裹挟着到了终点。

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吗?李九莲的一生,在亲情、爱情、革命、背叛、醒悟间不断波折。她深刻、又单纯,被大时代推着走。李家的人后来没有再提她,历史的风过去什么都成了尘埃。也有人从她身上读到别样的东西。

李九莲没喊一声冤,几十年之后她的话再被翻出来,大家觉得荒唐也有点心酸。或许她的结局,不太能用对错衡量,也许没什么意义。三万人参与公审,只有她一个人永远闭上了嘴。

历史不只有胜利者。一切混杂在一起,既有理性,也有矛盾,最终只能任由时代长河冲刷洗净。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