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盟这些年,嘴上喊着"民主""价值观",背地里却玩起了"政治手术"。匈牙利、斯洛伐克、塞尔维亚这几个国家,就因为不肯在俄乌问题上跟着欧盟的指挥棒转,突然就成了"问题国家"。
欧盟的一系列操作可谓是"双标"到了新高度。一边在自家后院搞"政权更迭",想换掉几个不听话的小弟;一边又把手伸到台海,在中国红线边上疯狂试探。结果呢?
中国反手就是一记精准制裁,打得某些人措手不及。
欧盟这些年,嘴上喊着"民主""价值观",背地里却玩起了"政治手术"。匈牙利、斯洛伐克、塞尔维亚这几个国家,就因为不肯在俄乌问题上跟着欧盟的指挥棒转,突然就成了"问题国家"。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直接开炮:"欧盟不是我们的父母,没资格教我们怎么做"。可布鲁塞尔不管这套,直接给匈牙利扣了个"非完全民主国家"的帽子,还暗中扶持反对派,准备在2026年之前把欧尔班政府搞下台。
匈牙利欧尔班
更讽刺的是,欧盟支持的反对党领袖彼得·马扎尔,近期频繁出入布鲁塞尔和柏林,却很少在匈牙利国内露面。有媒体爆料,德国"弗里德里希基金会"和欧洲人民党正在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塞尔维亚武契奇
塞尔维亚的情况更离谱。去年底,贝尔格莱德街头突然冒出大规模抗议,号称是"反腐",结果越闹越像"颜色革命"。武契奇直接点名:"某些国家花钱雇人上街,真当别人看不出来"?据塞尔维亚安全部门调查,部分抗议者每天能领到50欧元的"活动津贴",资金来源与挪威某"人权组织"有关。
欧盟这套操作,说白了就是——顺我者民主,逆我者"手术"。
欧盟在国内搞"政治手术"也就罢了,偏偏还要来台海刷存在感。7月底,欧洲议会几个边缘议员组团窜访台湾,摆明了是想试探中国的底线。
这些议员在欧盟内部其实没什么影响力,但他们此行却暴露了欧盟的算计。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的报告指出,此次窜访与欧盟"全球门户"战略存在微妙关联。2024年欧盟更新印太战略后,其智库报告竟将台湾称为"民主实验室"。更值得玩味的是,带头窜访的议员马蒂亚斯·埃克,早在2023年就注册了与台湾半导体企业合作的咨询公司。
中国可不惯着,直接亮剑。8月13日,商务部宣布制裁立陶宛两家银行,禁止任何中国实体和个人跟它们做生意。这一招,精准打击,立竿见影。被制裁的UAB Urbo Bankas高管哀叹:"我们只是家200人的小银行,现在连中国跨境电商的1欧元货款都收不了了"。
为什么选立陶宛?因为它是欧盟里跳得最高的反华急先锋,2021年就敢搞"台湾代表处"。这次中国拿它开刀,就是要告诉欧盟——红线踩不得,踩了就得付出代价。
这些年,欧盟动不动就制裁中国企业,理由五花八门,从"涉疆"到"涉俄",反正就是想方设法找茬。7月18日,欧盟又以所谓"支持俄罗斯规避制裁"为由,将两家中国银行列入黑名单。
可这次,中国不仅没退缩,反而用《反外国制裁法》狠狠回击。这是中国首次在金融领域动用该法律,传递的信号再清楚不过:中国的反制工具箱已经完成升级,欧盟的制裁游戏玩不转了。
有意思的是,欧盟内部已经开始分裂了。德国工业联合会最新调查显示,67%的受访企业反对因政治原因切断与中国银行业务。大众汽车财务官在内部会议上直言:"我们不可能为布鲁塞尔的面子游戏,每年多付3亿欧元跨境结算成本"。
说到底,欧盟这套双标玩法,以前或许还能唬人,但现在,中国不吃这一套。你要玩制裁?好,咱们就看看谁先扛不住。
当欧盟还在沉迷于"价值观外交"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始清醒。匈牙利、塞尔维亚这些国家,宁愿跟中国合作,也不愿被欧盟当提线木偶。
为什么?因为中国给的是真金白银的合作,而不是空头支票式的"民主口号"。在匈牙利,中国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工厂即将投产,预计创造5000个就业岗位;在塞尔维亚,中国的医疗设备正安装在曾被欧盟削减拨款的医院里。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逆势增长12%,其中医疗设备出口激增45%。
反观欧盟,除了指手画脚,就是搞"政权更迭"。日内瓦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艾伯特·莫里斯说得透彻:"当欧盟用19世纪殖民者的手段推行21世纪的价值观时,它注定会收获21世纪的反抗。"
这场较量看似是中欧之间的摩擦,实则反映了国际秩序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欧盟之所以如此焦躁,根本原因在于其影响力的持续下滑。
经济上,欧元区经济增长长期低迷,2025年第二季度GDP仅增长0.3%;政治上,英国脱欧的伤口尚未愈合,如今又面临中东欧国家的离心倾向;战略上,欧盟既想保持"战略自主",又摆脱不了对美国的依赖,结果在乌克兰危机中沦为配角。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试图通过对外强硬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但问题是,世界已经不吃这一套了。
这个世界,终究是实力说话。欧盟如果还沉浸在"教师爷"的幻觉里,迟早会被现实打脸。今天的国际社会,早已不是几个发达国家就能说了算的俱乐部。 至于那些还想玩"双标"把戏的,不妨想想立陶宛那两家银行的遭遇,玩火者自焚!
来源:达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