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江西通志》记载:唐代的黄皮二仙女,不清楚她们来自哪里。世间传说她们在万载县(今江西万载)北部的黄皮山修行,修炼成道后,在白天飞升成仙。
黄皮二仙女
据《江西通志》记载:唐代的黄皮二仙女,不清楚她们来自哪里。世间传说她们在万载县(今江西万载)北部的黄皮山修行,修炼成道后,在白天飞升成仙。
当地人每次向她们祈祷,愿望总能应验,因此一年四季祭祀她们的活动从未中断。祭祀的祠堂因年代久远而倒塌,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公元1536年),当地人彭浑重新修建了祠堂。
戚姑
据《江西通志》记载:唐代的戚姑,是戚友秀的女儿,拜吴元朗为师修行。她十八岁时,乘着云飞升成仙。她修行所在的山上有一口“戚井”,当地人到井边祈祷求雨,总能得到应验。
沈麟
据《瑞州府志》记载:沈麟,是高安县(今江西高安)人,沈彬的儿子。他在玉笥山(今江西樟树境内,为道教名山)学习道法,行踪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他平常总是穿着单薄的粗布衣服,即便遇到大风大雪也不更换。
沈麟喜好饮酒、创作诗歌,自称“沈道者”。有一天,他去拜访县令,县令开玩笑问他:“沈道者,您什么时候能修炼成道呢?”
沈麟作诗回答:“何须问我道成时,紫府清都自有期。手握药苗人不识,体含仙骨俗争知。”(诗句大意:不必问我成道的时间,天界自然有定好的日期。我手里握着仙草却没人认识,身上蕴含仙骨,世俗之人又怎能知晓?“紫府清都”均指道教传说中的天界神仙居所)。
等到他去世那天,有人看见他乘着船在江面上漂浮;再去看他的坟墓,发现坟土裂开了一尺多宽的缝隙。
沈麟曾把一首诗密封好寄给陈智周,诗中写道:“名山相别后,别后会难期。金鼎销红日,丹田老紫芝。访君虽有路,怀我岂无诗。休问繁华事,百年能几时。”(诗句大意:自从在名山分别后,此后再难有相见的日子。炼丹的金鼎在日光下消融,丹田中培育的紫芝渐渐老去。探访您虽有路径可走,您思念我时怎能没有诗句相赠?不要再问世间繁华之事,人生百年又能有多少时光呢?)
附:黄皮二仙女
按《江西通志》:唐黄皮二仙女,未详何许人。世传于万载邑北黄皮山修真道成,白日冲举,乡人每祷辄应祠,祀四时无废。岁久倾颓,明嘉靖丙申,邑人彭浑重建。
戚姑
按《江西通志》:唐戚姑,戚友秀之女,师吴元朗。年十八,乘云去。山有戚井,里人祷雨辄应。
沈麟
按《瑞州府志》:沈麟,高安人,彬之子也。学道玉笥山,往来如浮云。然常衣单褐,即大风雪不易也。嗜酒赋诗,自号沈道者。一日,造县宰戏之曰:沈道者何日道成乎。麟作诗云:何须问我道成时,紫府清都自有期。手握药苗人不识,体含仙骨俗争知。及死之日,有见其乘舟浮于江上者,视其墓,则土裂尺馀。尝缄诗寄陈智周云:名山相别后,别后会难期。金鼎销红日,丹田老紫芝。访君虽有路,怀我岂无诗。休问繁华事,百年能几时。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