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马来西亚9天,20岁中国女孩从39楼跳下身亡!留下5000字自白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4 09:31 3

摘要:李先生透露,事发当天,小文向母亲发来“求救信”,要求家里提供25.8万元,并强调不能告诉他人,否则会受到牵连。

“我们只想快点要个结果,

到底是哪里的诈骗电话!”

事发四个多月后,

山东的李先生仍然难以释怀

他20岁的女儿小文(化名)

在去马来西亚留学的9天后跳楼自杀身亡

李先生透露,事发当天,小文向母亲发来“求救信”,要求家里提供25.8万元,并强调不能告诉他人,否则会受到牵连。

小文母亲怀疑这是电信诈骗,劝女儿不要相信。

当天下午,家人发现无法联系上小文,便请学校老师帮忙寻找。晚上10点左右,他们接到通知,称有一名学生从39楼跳下身亡,并要求他们尽快购买最快航班确认身份。

李先生表示,抵达马来西亚后,看到女儿的手机,才知道她生前被一名自称警察的人诬陷为命案嫌疑人,对方还通过监控软件不断威胁小文,最终导致她精神崩溃而选择跳楼自杀。

事发后,家人希望追查真凶并追究涉事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责任,但四个多月过去,仍面临重重困难。

李先生告诉记者,抵达马来西亚后,确认了女儿的死讯,并见到了她的遗物。通过小文的手机,李先生确定她遭遇了电信诈骗。

李先生在小文的手机里发现了一封长达5000字的“自白书”。信中提到,3月18日中午,小文接到马来西亚通讯局的电话,称其国内电话号码因发送诈骗短信被举报,将停用其名下所有电话卡,但小文对此并不知情。小文有一张该号码的电话卡,马来西亚通讯局便帮她联系了上海市虹口公安局的警官报案。小文原以为只需报案“个人信息泄露案”交由警方调查即可,但当天下午两点左右,她被告知“是某重大违法事件的重要嫌疑人,并被警方24小时监控”。

小文手机里的“自白书”

李先生表示,女儿在“自白书”中详述了她的成长历程、留学经历以及接到陌生电话的情况。她把这封信发给了骗子,希望能洗清自己的冤屈。根据手机中的聊天记录显示,骗子冒充警察告诉她,她涉嫌一起诈骗案,并导致一位老奶奶死亡。

在小文解释后,对方声称她的手机账号可能被盗,要求支付25.8万元人民币以证明清白,否则将在几天内跨国逮捕她,并威胁她至少面临一年监禁,追诉期长达十年。除了假冒的警察,还有一位假检察官联系了小文,催促她尽快付款,否则将牵连家人。对方还让小文下载了一个可以监控她行动的手机软件,连续4天24小时通过电话短信和软件监控她的行动,“精神控制她,甚至管她上厕所,我女儿肯定是被他们逼得没办法了,所以才选择跳楼自杀!”李先生接受采访时几度带着哭腔,他说,怎么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女儿是个很善良的人,所以她相信了他们的骗术,从自白书里看,她甚至因为被骗害死了一位老奶奶而感到很内疚……”先生表示,尽管事情已过去四个月,但每次提起仍让他痛心疾首。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为女儿讨回公道。

小心被骗子盯上!

公安部公布十大高发电诈类型

1、刷单返利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等发布兼职广告,或以“免费送礼”“技能培训”等名义拉人进群。

2、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诈骗分子先伪装成投资导师或婚恋对象,通过假盈利截图或“直播课”骗取信任,或以高回报理财为诱饵接近受害人。随后让受害人代为操作虚假投资账户,伪造盈利截图,诱导其开户注资。

受害人前期小额提现成功,待大额投入后,诈骗分子再以“系统异常”“账户冻结”为由索要“解冻费”,最终卷款消失。

3、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诈骗分子先在电商平台、社交群发布低价商品、代购或“特殊服务”(如代抢门票、论文代写)广告,寻找目标。之后诱导受害人通过非正规渠道私聊交易,以“省手续费”等理由要求私下转账。收款后以“补缴关税”等名义继续骗钱,随后拉黑受害人。

4、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快递包裹附带小卡片、二维码引导受害人添加虚假客服,或以受害人误购买“百万保障”等为由与其建立联系,随后引导受害人下载小众聊天软件支付费用或配合操作。最后以指导操作为名,诱导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远程骗取资金。

5、贷款、征信类诈骗

诈骗分子假冒银行或网贷平台等,发布“无抵押、秒放款”虚假广告,诱导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以“修复征信”等为由要求缴纳“保证金”,再编造“操作失误”“流水不足”等理由继续索要费用。骗取钱财得手后以新借口继续诈骗或直接失联。

6、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诈骗分子先盗用领导、老师或熟人的社交账号头像及信息,伪造身份添加好友或混入群聊,与受害人建立联系。然后模仿被冒充者语气嘘寒问暖或发出指令,骗取受害人信任。最后再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

7、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冒充公检法人员联系受害人并对其威胁恐吓,谎称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展示虚假通缉令等法律文书,要求配合调查并保密。再诱导受害人切断与外界联系,转账至“安全账户”或缴纳“取保候审金”。

8、婚恋交友类诈骗

诈骗分子打造“高富帅”“白富美”人设,在婚恋、交友网站物色目标。通过长期聊天塑造完美形象,与受害人建立恋爱关系。最后以遭变故、急用钱等理由索要钱财,直至受害人察觉或无力支付。

9、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类诈骗

诈骗分子会发布低价卖号、道具、点卡等广告吸引受害人。随后诱导受害人脱离正规平台,私下交易。最后以“解冻费”“注册费”等名义要求转账,得手后再拉黑受害人。

10、机票退改签类诈骗

诈骗分子先冒充航空公司客服,准确报出受害人航班信息获取信任。随后谎称航班延误或取消,承诺赔偿并诱导下载指定软件或登录虚假网站。最后通过屏幕共享等方式转走受害人资金,或诱导其转账。

上海法治声音

上海法治声音是一个政法人发声集结号。我们拥有一批熟识的政法条线工作者、基层干警、法官、检察官和法学教授。

从法治活动、大案要案,到市民关心的法治话题和民生信息,都可能写进我们给你的法治声音“集合帖”。

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报业集团联合出品。聚焦法治热点,关注法治人群,传播法治精神。

来源:上海法治声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