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户外活动警惕蜱虫叮咬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4 08:00 2

摘要:森林、草地、灌木丛等野外区域是蜱虫活跃的栖息地,在野外活动期间要注意防范蜱虫叮咬,预防蜱虫叮咬可能传播的多种严重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等。 为保障野外活动期间的健康安全,请务必了解以下知识。

森林、草地、灌木丛等野外区域是蜱虫活跃的栖息地,在野外活动期间要注意防范蜱虫叮咬,预防蜱虫叮咬可能传播的多种严重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等。 为保障野外活动期间的健康安全,请务必了解以下知识。

1.主动防护:在进入野外环境务必穿着浅色长袖衣裤,扎紧裤脚、袖口,穿高帮袜子并将裤脚塞入袜内。同时使用驱避剂,在衣物和外露皮肤上喷洒含有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 等有效成分的驱虫剂(务必按说明书使用)。

2.及时检查:结束工作后立即自查,重点检查头皮、颈部、耳后、腋窝、腹股沟、腘窝、腰部等皮肤薄嫩、潮湿、隐蔽部位,如背部也可互相检查。

3.妥善清洁:返回室内后尽快洗澡、更换干净衣物。同时换下的衣物及时洗涤、烘干以清除可能携带的蜱虫。

被携带病原体的蜱虫叮咬后,经过1-2周潜伏期(范围可为数天至数周),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持续性发热;

2.明显的乏力感;

3.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

5.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黑便等出血倾向(提示血小板减少)。

请注意: 症状可能与其他常见疾病(如感冒)初期相似,切勿自行判断延误治疗!

若您在野外作业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上述任何不适,特别是发热伴乏力、恶心等症状:

1.立即就医: 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明确告知医生您近期有野外作业史及可能接触蜱虫的风险。

2.主动详述暴露史:清晰告知医生,您具体何时、何地进行过野外作业。同时告知医生,是否曾在户外活动中发现过蜱虫附着或疑似被叮咬。

3.报告共同暴露人员:务必告知医生,与您同期、同地点进行野外作业的所有同事姓名及联系方式。同时立即通知这些共同暴露的同事,提醒他们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同样告知暴露史。

蜱虫叮咬引发的疾病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科学防护、早期识别、及时就医。您的每一次规范行动和主动告知,不仅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更是对并肩作战的同行人员最切实的保护!

来源:年年有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