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个世纪以来,思想家和研究人员对“美好生活”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幸福为基础、以积极情绪为标志的生活;另一种是以意义为导向、以目标和成就感为特征的生活。但如果还有第三种同样重要的可能性——一种强调好奇心、成长和挑战的生活呢?
一项新研究表明,除了幸福和意义之外,丰富的心理状态,即充满视角转变体验的生活,或许对人类福祉同样重要。
新的研究表明,心理丰富度(即充满改变一个人观点的经历的生活)可能与幸福或意义同样重要。
几个世纪以来,思想家和研究人员对“美好生活”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幸福为基础、以积极情绪为标志的生活;另一种是以意义为导向、以目标和成就感为特征的生活。但如果还有第三种同样重要的可能性——一种强调好奇心、成长和挑战的生活呢?
这种另类维度,可以带来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丰富的生活,正是佛罗里达大学艾琳·韦斯特盖特(Erin Westgate)博士与芝加哥大学大石茂弘(Shigehiro Oishi)博士合作开展的一项新研究的重点。他们的研究表明,许多人重视多样性、新奇性和激发智力的体验,即使这些体验艰难、令人不适或缺乏明确的意义。
“这个想法源于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即使拥有幸福有意义的生活,仍然感到不满足?”韦斯特盖特解释道:“我们发现,他们缺少的是心理上的丰富——那些挑战你、改变你的视角、满足你好奇心的经历。”
研究结果强调,心理富足的生活与幸福或意义所定义的生活截然不同。幸福侧重于感觉良好,而意义则专注于行善。相比之下,富足则在于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全世界相当一部分人来说,他们会刻意选择这第三条道路——即使这意味着放弃幸福或意义。
韦斯特盖特和大石茂弘将心理的丰富性描述为一种由各种各样、改变视角的经历塑造的人生。这些经历可能是外在的,例如旅行或接受新的挑战;也可能是内在的,例如阅读有影响力的书籍或聆听富有影响力的音乐。
“心理上富足的生活,可以源于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读一本伟大的小说,或者听一首萦绕心头的歌曲,”韦斯特盖特解释道:“它不一定非要发生在戏剧性的事件中,但它可以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与强调积极感受的幸福或强调目的的意义不同,丰富性可以来自既不愉快又无明确目的的经历。
“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并不总是充满乐趣,你也未必总能感受到深刻的意义,但它会改变你的思维方式,”韦斯特盖特说:“经历飓风也是如此。你不会称之为快乐,甚至不会称之为有意义,但它会颠覆你的视角。”
在佛罗里达大学,韦斯特盖特的团队通过监测学生在风暴来临时的情绪和反应,研究了人们如何应对飓风等事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人将这些艰难的经历解读为丰富的心理体验。即使他们可能并不享受这些经历,但这些事件重塑了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虽然这项研究是新的,但其概念的形成已历经多年。韦斯特盖特和大石茂弘于 2022 年首次提出“心理富足生活”这一术语,其基础是 2015 年左右的早期研究和量表开发。他们最新的论文扩展了这一概念,表明该概念能够引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共鸣,并填补了人们对幸福感定义上的空白。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心理学和哲学就一直关注享乐主义与幸福感——幸福与意义,”韦斯特盖特说:“我们想说的是,还有另一条同样重要的道路。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他们最珍视的。”
虽然许多人理想情况下都想要幸福、意义和富足,但这也需要权衡。丰富的体验往往以舒适或清晰为代价。
“有趣的经历并不总是令人愉快的,”韦斯特盖特说。“但它们能帮助我们成长,并以新的方式看待世界。”
韦斯特盖特希望这项研究能够拓宽心理学家和公众对幸福生活的理解。
“我们并不是说幸福和意义不重要,”韦斯特盖特说:“它们很重要。但我们也要说,不要忘记丰富多彩。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往往是那些挑战我们、带给我们惊喜、让我们以不同视角看待世界的经历。”
参考文献:Shigehiro Oishi 和 Erin C. Westgate 合著《心理丰富度提供通往美好生活的第三条途径》,2025年4月24日,《认知科学趋势》。DOI:10.1016/j.tics.2025.04.002
来源:康嘉年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