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怕啥就来啥!3架大陆军机突入台北空域,台方禁开第一枪!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3 18:23 3

摘要:当战机轰鸣划破天际,不仅是对分裂图谋的强力震慑,更是国家意志的雷霆宣告,在主权与领土完整面前,任何分裂行径都如蚍蜉撼树,注定徒劳。

近日,三架大陆军机如利剑穿云,直入台湾北部空域,这一行动犹如惊雷炸响,震动台海,更在“台独”势力心头投下沉重阴影。

当战机轰鸣划破天际,不仅是对分裂图谋的强力震慑,更是国家意志的雷霆宣告,在主权与领土完整面前,任何分裂行径都如蚍蜉撼树,注定徒劳。

在军事压力、国际孤立与岛内民意三重围剿下,“台独”势力正加速走向穷途末路,其分裂图谋注定无人能救,终将被历史洪流吞没。

被抹除的缓冲地带

“衡山指挥所”的警报声刺破了宁静,作战系统屏幕上的光点迅速移动,一场无声的较量在台湾海峡上空展开,然而对于台北的政军高层而言,这警报声带来的已不是戒备,而是一种“10分钟恐慌”。

解放军的军机已经能够将预警时间压缩至10分钟以内,这失去的不仅仅是宝贵的反应时间,更是整个防御体系赖以生存的根基。

解放军正在执行一场以瓦解“反应时间”为核心的战略,通过极限压缩物理空间、制造决策困境和掏空战略后盾,台湾的防御机制被系统性地瘫痪,在任何潜在的冲突中都将彻底失去先机。

解放军通过常态化、高强度的抵近活动,已经成功将台湾的物理防御预警和反应时间压缩到了极限,让传统的防御模式趋于失效。

过去被视为心理和地理屏障的“海峡中线”,在大陆方面明确表示其“不存在”后,已彻底失去了意义。

今年8月,解放军出动了6架次军机,其中3架次的歼-16与歼轰-7战斗机,径直进入了台湾北部空域,它们抵达的位置距离基隆外海仅72海里,约合130余公里。

这个距离意味着,台湾的政治经济核心区,包括台北和基隆,已经完全暴露在解放军的直接威慑之下。

这种行动并非孤立的空中活动,同一时间,有5艘解放军军舰在台海周边协同活动,形成了一套海空一体化的联合作战模式。

这种常态化的存在,标志着解放军的行动逻辑已从过去的“越线试探”,转变为在自家“内水”的自由航行,物理上的缓冲带被彻底抹除,防御前线被直接推到了台湾的家门口。

自2025年以来,解放军军机已是第12次进入该空域,相较去年同期,频次增加了超过四成,这种持续增强的压力,带有极强的实战背景,其战术目的直指台军防御体系的“软肋”,即北部雷达盲区和防空部署的不足之处。

一套饱和攻击的组合拳

解放军的行动远非单一的飞行那么简单,而是一套旨在瞬间瘫痪台军指挥、雷达和海上力量的组合拳,其战术运用了“多点突破、分区压制”的理念,意图在最短时间内制造出多个威胁点,让台军的指挥系统彻底过载。

此次进入北部空域的机种分工明确,歼-16战斗机具备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其首要任务就是对台军的雷达系统实施干扰,使其变成“聋子”和“瞎子”,而歼轰-7战斗轰炸机则主要挂载反舰导弹,目标直指港口内的军舰与海上目标。

这种组合让台军的物理反应能力,例如从清泉岗、嘉义等基地紧急升空的F-16V和IDF战机,以及地面待命的“天弓”、“爱国者”导弹系统,在饱和攻击的设想面前显得杯水车薪。

当防御方疲于奔命地应对一个威胁点时,另一个乃至数个攻击点早已形成突破,这就是将预警时间压缩至10分钟以内的战术逻辑。

在物理反应时间被极限压缩的同时,台湾的决策链条却因为内部的政治指令,被人为地拉长和禁锢。

这导致了一种“有反应能力,却无反应权限”的荒诞困境,台军的应对措施,实际上仅限于广播驱离和雷达锁定跟踪。

赖清德当局下达了一道“绝对不允许军方开第一枪”的死命令,这道命令如同一个沉重的枷锁,捆死了台军的手脚,使其完全陷入被动防御,台军飞行员接到的命令是,必须与大陆军机保持50海里以上的“安全距离”。

这一政治命令是决策链的“总开关”,它在冲突发生前就已被关闭,这使得台军从紧急升空到雷达锁定的所有战术动作都失去了最终意义,变成了一场“只敢看、不敢动”的表演。

所谓的“伴飞驱离”任务,成功率因此不足30%,决策反应时间被无限拉长,直至“永不决策”,前参谋总长李喜明对此有过精准的评价,他认为这种政治限制让武器装备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其结果等于拱手让出制空权。

信心与装备的双重赤字

技术和心理上的双重劣势,进一步固化了高层的决策惰性,因为决策者深知,即便授权开火,硬件上的巨大差距和软件上的信心缺失,也难以支撑一场有效的对抗。

而这也反过来又强化了“不开第一枪”的政治逻辑,形成了一个无法挣脱的恶性循环。

在装备层面,代差是显而易见的,台军现役的F-16V战机,其雷达探测距离要比解放军的歼-16短大约200公里,在导弹方面,双方战机搭载的导弹射程差距更是达到了300公里以上。

这意味着在超视距空战中,台军战机尚未发现对手,就可能已被锁定和攻击,更不用说,当F-16V面对解放军的歼-20时,其隐身性能几乎完全失效。

装备的妥善率更是令人担忧,根据内部消息,台军装备的完好率不足六成,2025年接连发生的“勇鹰”高教机坠海、IDF战机副油箱在空中掉落等事故,都印证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装备尚且如此,部队的士气也就可想而知,一份内部民调显示,超过六成的基层官兵对完成“空防任务”缺乏信心,这种情绪也蔓延到了岛内社会,民调指出,高达78%的台湾民众认为台军无法有效阻挡解放军军机。

台湾防御体系的最后一环,即寄望于外部干预以争取战略反应时间,也正被其主要依赖对象和残酷的国际现实所掏空,这种战略上的“釜底抽薪”,让台湾的处境雪上加霜。

结语

解放军的“精准施压”战略,本质上是一场旨在瓦解台湾“反应能力”的系统战,从物理上的“兵临城下”,到决策上的“自我捆绑”,再到战略上的“孤立无援”,台湾的反应时间已被层层剥夺,其防御体系正面临系统性的崩溃。

当前的台海局势,已不再是关于“是否会打”的讨论,而是关于台当局如何面对一个“反应能力”已趋于瓦解的冰冷现实。

继续沿着“以武谋独”的幻想路线,无异于在一个没有刹车的载具上加速冲向悬崖,认清现实,回归到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正确轨道上来,才是避免系统性崩溃的唯一出路。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信源:

《24小时内!解放军15架次军机进入台湾这两处空域》——看看新闻Knews——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1052118116815120&wfr=spider&for=pc

《“台独”无人能救!就在刚刚,3架次大陆军机,直接闯入台湾北部空域,赖清德如遭晴天霹雳!》——博览新说——

来源:奇思妙想草叶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