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西长治黎城县黄崖洞位于太行山腹地地势险要抗战时期这里建成了八路军在敌后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的掌上明珠”年产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黄崖洞因山壁为黄色半山腰的绝壁上有一天然石洞而得名这里易守难攻仅有狭窄山道通向外界天然石洞干燥凉爽适宜作为仓库存
山西长治黎城县黄崖洞
位于太行山腹地
地势险要
抗战时期
这里建成了八路军在敌后
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
黄崖洞兵工厂
“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年产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
黄崖洞
因山壁为黄色
半山腰的绝壁上
有一天然石洞而得名
这里易守难攻
仅有狭窄山道通向外界
天然石洞干燥凉爽
适宜作为仓库存放武器弹药
1939年9月
八路军在这里组建了
黄崖洞兵工厂
由于缺少生产材料
工人们将缴获的弹壳、钢盔
拆下的敌人铁路的铁轨
作为材料投入生产
出自黄崖洞兵工厂的
八一式马步枪
改变了人民军队
没有自制制式武器的历史
抗战期间
这里年产武器可装备16个团
有力保障了前线部队作战
朱德将黄崖洞兵工厂誉为
“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黄崖洞保卫战
我军英勇抗敌,以弱胜强
1941年11月
日军5000余人围攻黄崖洞
妄图从峡谷攻入兵工厂
我军官兵和工人们奋勇杀敌
连续击退敌军攻击
山壁的碉堡中
年轻的司号员崔振芳
独自用兵工厂自制的
100多枚手榴弹与日军对峙
炸死数十名敌人
为了掩护战友撤退
他吹响冲锋号吸引火力
一发炮弹击中碉堡
崔振芳壮烈牺牲
8昼夜激战
八路军伤亡160余人
毙伤日军近1000人
那些被炮火洗礼过的岩层
仿若他们刚毅不屈的面庞
永久地铭刻在太行山上
81岁老人
在黄崖洞守墓34年
81岁的赵乃堂
是黄崖洞烈士陵园的守墓人
已在山上守了34年
他的父亲就是当年
建设黄崖洞兵工厂的工人
父亲总是提起
八路军常常把口粮省下来
分给工人吃
让他们不饿肚子
赵乃堂说:
“烈士为我们牺牲了
我来这儿,报答恩情”
今天
黄崖洞兵工厂的血脉仍在延续
它已成长为一座现代化的兵工厂
近90年来
从黄崖洞兵工厂走出去的军工人才
带动了多地兵工企业的起步发展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开拓进取、无私奉献
人民兵工精神在时光中淬火成钢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
推出10集纪录片
《飞越抗日根据地》
8月20日-8月29日
每天20点档
锁定CCTV-7国防军事频道
“央视军事” 新媒体同步上线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