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如何应对基孔肯雅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0 23:18 1

摘要: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广泛关注。为帮助大家科学认识这一疾病,记者特别采访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及儿童传染科副主任医师何花,由她为大家科普相关知识。

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广泛关注。为帮助大家科学认识这一疾病,记者特别采访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及儿童传染科副主任医师何花,由她为大家科普相关知识。

按照“人→蚊→人”模式传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疾病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主要流行区域集中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近年来,随着国际旅行的日益频繁,境外输入病例不断增加,我国传播疫情的风险也日益升高。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其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最为常见。当蚊虫叮咬了感染者2至10天后,再叮咬其他人时,就可使被叮咬者感染。“人→蚊→人”传播链是基孔肯雅热的核心传播模式。患者在发病后第1周内,病毒血症水平高,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风险高。不过,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感染者血液中病毒载量高,病毒还可通过输入感染者血液或意外接触感染者血液而传播。极少数情况下,孕妇感染后,病毒可通过胎盘导致宫内胎儿感染;若母亲临近分娩处于病毒血症期,也可发生分娩时传播,导致新生儿感染。”何花强调。

关节痛是显著特征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12天,通常是3至7天。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发热:急性起病,多以中低热为主,部分患者为高热,可伴畏寒、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恶心、呕吐等症状。病程一般为1至7天。

关节痛:这是基孔肯雅热的显著特征,可为首发症状。初始为单个或两个关节疼痛,常在24至48小时内出现多个关节疼痛,可呈对称性分布。主要累及远端小关节,如踝、指、腕和趾关节等,也可累及膝和肩等大关节。疼痛随运动加剧,会使关节僵硬,影响活动。受累关节周围肿胀、压痛,少数大关节受累者会出现关节腔积液。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在发病数天内恢复,但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和僵硬可超过12周,有的甚至持续18个月以上,个别患者遗留关节功能损害。

皮疹: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至5天出现皮疹,常分布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也可累及面部,为斑疹、丘疹或斑丘疹,疹间皮肤多正常,呈斑片状或弥漫性分布,部分伴有瘙痒。数天后消退,可伴轻微脱屑。

其他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和肌肉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结膜炎,少数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和葡萄膜炎等眼部表现。儿童病例高热多见,发热持续3至5天,除关节疼痛外,皮疹较成人更多见,可见累及面部的斑片状或弥漫性斑丘疹、疱疹、褶烂样皮损等。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基孔肯雅热的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包括卧床休息、降温、止痛等,以帮助缓解症状。

何花表示,基孔肯雅热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可在1周内好转。但需要警惕的是,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脑膜脑炎、脊髓炎、心肌炎、急性肝损害、急性肾损害等,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极低。还有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关节功能受损,严重损害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具体措施如下:

清除蚊虫孳生地。及时清理家中花盆托盘、花瓶、水桶等积水容器,每3至5天彻底更换一次室内水生植物的水。定期疏通下水道,对室外沟渠、下水道等定期检查和清理,防止积水。

使用防蚊用品。家庭可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外出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衣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并在皮肤暴露部位涂抹含避蚊胺、驱蚊酯等成分的驱蚊剂。

避免前往疫区。如果近期有旅行计划,尽量避免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如非洲、东南亚等地。若必须前往,务必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何花强调,了解基孔肯雅热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记者 陶彦然

来源:掌上曲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