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1日,平壤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大楼内,一场授勋仪式静默如雷。金正恩亲自将勋章别在军人胸前,身后纪念墙上**101张黑白照片**无声凝视——这是朝鲜首次公开赴俄参战阵亡官兵名单。
> 战壕积雪未化,身着雪地迷彩的朝鲜士兵沿着弹痕累累的战线快速穿插,无人机在头顶嗡嗡作响,这是俄乌冲突中朝鲜援俄部队的真实作战场景。
2025年8月21日,平壤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大楼内,一场授勋仪式静默如雷。金正恩亲自将勋章别在军人胸前,身后纪念墙上**101张黑白照片**无声凝视——这是朝鲜首次公开赴俄参战阵亡官兵名单。
数字小到让西方错愕。乌克兰宣称歼敌3000,韩国咬定伤亡4700,但朝鲜用铁证回击:“我们只牺牲了这些人。”当俄乌战场被贴上“绞肉机”标签时,朝鲜人民军以**伤亡不足2000**的代价,撕开了现代战争的新维度。
---
## 01 血火淬炼,朝鲜公开俄作战震撼画面
朝鲜周五首次公布了大量记录其军队在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中的行动的战斗录像。朝鲜中央电视台(KCTV)下午播出了关于部署到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的朝鲜军人的长篇报道。
镜头展示了他们使用包括朝鲜反坦克导弹和多管火箭发射系统(MLRS)在内的武器与对手交战的场景。一些视频显示朝鲜军队遭受空袭,而其他视频则显示乌克兰坦克可能被朝鲜士兵摧毁。
专家表示,大部分镜头看起来是真实的,与之前有关朝鲜人民军在战争中的战术的报道相符。
## 02 英雄史诗,宁死不屈的钢铁意志
朝鲜电视台公布的画面中,详细介绍了阵亡官兵的具体信息。朝鲜人民军赵哲元少校和11名特种兵战士,连续打退敌人6次进攻后均受重伤,弹尽粮绝,用无线电呼叫“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后,一起牵着手拉响了光荣弹自尽。
41岁的罗南石抱着手榴弹扑向乌军碉堡机枪眼,四肢受伤,身中16发子弹,最终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31岁的金京拿着手榴弹的右手被敌人机枪打断,用左手连投6枚手榴弹,炸毁敌火力点,英勇牺牲。
这些场景与乌克兰军方宣称的“歼灭3000-8000名朝军”形成鲜明对比。朝鲜公布的阵亡数字仅101人,却换来库尔斯克战场乌军精锐与北约雇佣兵上万伤亡。
## 03 战术革新,“三三制”突击战术的现代化应用
朝鲜军队采用的 **“三三制”突击战术**令人瞩目。老兵带新兵组成三角阵型,三人分工明确——主攻、掩护与火力支援,既能最大限度减少炮火杀伤,又能快速应对无人机威胁。
这种源自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典战术,在现代化战场上焕发新生。俄军高层惊叹,朝军在普列霍沃村战役中仅用2小时便扫清300名乌军,而俄军此前在此地苦战两周未果。
美国CSIS智库报告指出:朝鲜特种部队1.1万人以小博大,库尔斯克州一役,他们用2.5小时突破乌军雷区,自身伤亡却远低于预期。
## 04 实战检验,朝鲜军队的意外战力
朝鲜军队在西方刻板印象中是“人海战术”代名词,但库尔斯克州之战彻底颠覆认知。俄罗斯军事博主罗曼诺夫记录下普列霍沃村战斗细节:朝鲜特战队以班组为单位渗透,2.5小时撕开乌军3公里雷区;无人机引导下精准拔除火力点。
这种高效突防背后是三大战术革新。
朝军将国内最新装备投入实战:240毫米火箭炮实施饱和打击,压制乌军炮兵阵地;170毫米“主体炮”远程精确点杀装甲目标。俄军评估报告显示:这些武器在实战中故障率低于15%,远优于俄制旧装备。
朝鲜特种部队首次与俄空天军、电子战单位联合作战。俄军提供卫星侦察与电磁掩护,朝军前锋突进速度提升40%;反制北约“星链”系统的经验,直接移植到朝鲜本土防御体系。
## 05 战略博弈,伤亡数字背后的情报战
朝鲜公布阵亡名单后,全球军事圈震惊。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咬定“歼敌3000”,韩国情报院坚称“阵亡600人”,而纪念墙上的101张照片,像一记耳光抽在质疑者脸上。
真实数据如何推导?现代战争阵亡与伤员比例通常为1:10,结合朝鲜官方信息:阵亡101人,伤员约1000人;算上失踪与遗漏,总伤亡锁定在1000-2000区间。
这一数字远低于西方预测的关键在于战场控制权——俄朝联军牢牢掌握库尔斯克州,伤员能及时后送救治,而乌军溃退后难以核实战果。一位前线俄军指挥官透露:“朝鲜部队配有专属医疗队,重伤员24小时内可转运莫斯科。”
## 06 指挥艺术,特种作战专家的战场谋略
此次首次公开的援俄部队总指挥金英福上将,其履历堪称朝鲜特种作战领域的“传奇”。在赴俄之前,他担任朝鲜特种部队司令期间,主导了7次大规模跨兵种演习,涵盖山地伏击、城市巷战、海上突袭、空中渗透等全场景战术。
这些演习经验成为他在俄乌战场破局的关键。在顿巴斯的城市巷战中,金英福将特种部队“小群多路”的战术发挥到极致,利用建筑物废墟掩护逐个清除乌军固守的楼房。
这种战术完美适配顿巴斯“房屋密集、视野受限”的战场环境,相较于俄军传统的“装甲装甲集群推进”,更能减少伤亡并快速夺控要点。乌军被俘士兵在供词中提到,“朝鲜部队的穿插速度远超预期,往往在我们调整火力时就已绕到侧后方”。
## 07 技术交换,军火交易背后的战略合作
朝鲜为何甘冒风险派兵?表面是履行《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实则暗藏三重战略野心。
朝鲜向俄罗斯提供的并非免费援助,俄罗斯必然要给予回报。作为回报,俄罗斯不仅向朝鲜输送了超过**100万桶原油**,突破了联合国每年50万桶的制裁限额,还提供了S-400防空系统技术、“伊斯坎德尔”导弹组件,将朝鲜导弹的精度从300米误差提升至50米以内。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承诺协助朝鲜建造核潜艇,并转让“火星-18”洲际导弹的固体燃料发动机技术——该导弹射程高达1.5万公里,能够覆盖美国全境。
美国CSIS智库点破玄机:“朝鲜特殊作战军编制仅1.1万人,且被俄军拆分为连排级单位配属一线。这种分散部署大幅降低集中伤亡风险。”
## 08 地缘破局,东北亚战略格局的重构
当西方紧盯伤亡数字时,朝鲜悄然完成三大突破:突破国际制裁网络,俄原油、粮食持续输入朝鲜;实战检验的部队轮调机制,大幅提升半岛应急战力;与中国、俄罗斯形成“东北亚铁三角”雏形。
韩国国防研究院警告:“朝鲜常规战力已逼近三八线平衡临界点。”
朝鲜通过援俄作战向美韩传递了“具备跨区域作战能力”的信号。此前美韩认为朝鲜军队“仅能在半岛周边活动”,而此次赴俄参战证明朝鲜有能力将兵力投送至万公里外的战场。
这意味着未来若美韩采取军事冒险,朝鲜可能具备“多线牵制”的潜力。这种认知的改变迫使美韩重新评估朝鲜的战略威慑力,在制定对朝政策时更加谨慎。
## 09 未来启示,朝鲜参战对现代战争的启示
朝鲜出兵欧洲,算是近代以来东亚国家首次成建制进入欧洲作战。库尔斯克州一战证明了,朝鲜特种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不错。打到现在也只有两人因伤被俘,根据朝公布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人在被包围情况下宁愿自尽也不投降。
朝鲜这种好兵扔到这种战场里真的浪费,两边都没有这么好的冒死冲锋步兵。朝鲜这一次出兵乌克兰战场,其实就是**战略威慑**,体现了朝鲜敢战、勇战,大无畏的气势,锤炼了朝鲜部队,获得了资源,锻炼了面对现代战争应该怎么打的能力。
虽然有伤亡,但是值得的:“朝鲜用半年实战,换回5-8年训练成果。”
来源:浯江孤舟一点号